2025年初级经济师每日一练《初级经济基础》1月17日专为备考2025年初级经济基础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金融工具的债务人不履行发行该种金融工具时所订立的合约、不按时归还本息的风险称为()风险。
- A:违约
- B:国家
- C:操作
- D:市场
答 案:A
解 析:风险性,是指持有金融工具能否按期收回本利,特别是本金是否会遭受损失。风险一般可分为两类:①违约风险;②市场风险。其中,违约风险即某种金融工具的债务人不履行发行该种金融工具时所订立的合约、不按时归还本息的风险。
2、下列会计账户类别中,应在借方登记增加额的是()账户。
- A:资产类
- B:负债类
- C:收入类
- D:所有者权益类
答 案:A
解 析:资产类账户与权益类账户的结构截然相反。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权益类账户的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收入类账户结构与权益类账户结构相同。
3、当经济发展中出现有效需求不足时,下列各种政策中能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的是( )。
- A:增发国债,增加税收,增加转移支付
- B: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 C: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 D:提高再贴现率
答 案:B
解 析:本题考查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当社会总需求不足时,要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促使社会供需总量平衡。选项C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
4、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
- 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 B:出现了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 D: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答 案:B
解 析: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最初的社会分工产生于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出现了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5、关于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法律体系是法治体系建设的基础
- B:法律体系通常是以部门法为基础进行的系统构建
- C:法律体系是动态概念,法治体系是静态概念
- D:法治体系建设需以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前提
答 案:C
解 析:法律体系是静态概念,法治体系是动态概念。
多选题
1、下列指标中,可以用比率测定的是()
- A:人口男女性别比
- B:产品合格率
- C:人口的出生率
- D:积累与消费比
- E:国内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比
答 案:ADE
解 析:比率是各不同类别的数量的比值。它可以是一个总体中各不同部分的数量对比,比如性别比、经济学中的积累与消费之比、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之比;也可以是同一客观现象在不同时间或空间上的数量之比,比如经济增长率、经济发展水平。B项属于比例关系,C项属于百分比关系。
2、下列属于不影响营业利润的因素有( )。
- A:营业外收入
- B:营业外支出
- C:所得税
- D:投资收益
- E:营业税金及附加
答 案:ABC
解 析: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不影响营业利润的因素包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
3、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不可逆转的趋势,具体包括()。
- A:科技全球化
- B:生产全球化
- C:教育全球化
- D:贸易全球化
- E:金融全球化
答 案:BDE
解 析:经济全球化可以具体划分为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分别从不同角度或层面对世界和各国经济产生影响。
4、一般来说,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 A:货币的购买力
- B: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
- C:货币材料
- D:货币单位
- E:货币名称
答 案:BCDE
解 析: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货币材料;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发行保证制度。
5、下列金融工具中,属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有( )
- A:期货
- B:支票
- C:互换
- D:期权
- E:汇票
答 案:ACD
解 析: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主要有: (1)期货和期权 (2) 互换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