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社会工作者(初级)每日一练《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12月24日专为备考2024年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某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现有在职职工100人,根据《残疾人就业条例》该单位在职职工中从事全日制工作的残疾人职工最少应为()。
- A:10人
- B:15人
- C:25人
- D:30人
答 案:C
解 析:《残疾人就业条例》第十一条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中从事全日制工作的残疾人职工,应当占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25%以上。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
2、暑假期间,某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低收入家庭子女开展了多个平行历奇辅导小组。社会工作者对每个小组都进行了评估,目的是洞察组员在小组中的成长变化,反思社会工作者在历奇辅导中的表现和技巧。这种小组评估类型是()。
- A:内容评估
- B:过程评估
- C:成效评估
- D:需求评估
答 案:B
解 析:考查小组工作的评估类型。小组评估分为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过程评估又称形成性评估,指的是对小组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组员的表现评估、社会工作者的表现和技巧评估等。通过这类评估,可以发现小组中组员的变化情况,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技巧,以及哪些因素导致了组员的积极变化,哪些因素导致了组员的负面变化等。题中,洞察组员的成长变化,反思工作者的表现和技巧,属于过程评估,故选B。
3、准备阶段的工作重点在社区工作的准备阶段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是( )。
- A:对社区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
- B:做好人员、资金、支持体系等准备
- C:发动社区资源积极参与
- D:进行社区教育,提高居民参与意识
答 案:A
解 析:在社区工作的准备阶段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是对社区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分析的重点是社区基本情况和社区需求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社区工作准备阶段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在准备阶段需要根据对社区的基本情况与需求的科学分析来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
4、在社区照顾模式的实施策略中,“在社区照顾”是指将一些服务对象留在社区内并向其提供服务。它的核心是指()。
- A:强调职业化,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照顾
- B:强调正规化,对社会人员进行统一管理
- C:强调网络化,通过网络对人员进行服务和指导
- D:强调非机构化,将照顾者放回社区内进行照顾
答 案:D
解 析:“在社区照顾”是指将一些服务对象留在社区内并向其提供服务。即指有需要及依赖外来照顾的脆弱人士,在社区内的小型服务单位或住所中获得专业人员的照顾。“在社区照顾”,的核心是强调服务的“非机构化”,将照顾者放回社区内进行照顾,在他们熟悉的社区环境中生活,协助他们融入社区生活。
5、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方开办的学习能力提升小组已经进入结束阶段,为帮助组员保持在小组中收获的经验,小方应采取的做法是( )。
- A:做好小组评估工作,着重评估组员通过小组工作获得的改变
- B:告诫组员不要寻求他人的支持,要靠自身的力量维持和巩固正向改变
- C:设置联系环节,模拟现实生活情境,让组员联系在小组中学习到的方法
- D:理解和包容组员对小组的依赖心理,让组员了解有这样的依赖是正常现象
答 案:C
解 析:社会工作者应该协助组员保持已经改变了的行为,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在小组中获得的成长经验。主要方法有(1)模拟练习。模拟现实的生活环境,让组员在小组中练习他们学到的行为规范等。(2)树立信心。观察组员的变化,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对离开小组后的生活充满信心。(3)寻求支持。帮助组员更多地获得其家人、社区或周围其他人的支持,以维持在组员身上已经产生的变化。(4)鼓励独立。鼓励组员独立完成工作,逐步降低小组对组员的吸引力,以避免其在结束时对小组的过度依赖。(5)跟进服务,如转介、跟进聚会、安排探访等。其中,跟进聚会通常安排在小组结束后的两个月后、三个月后或半年后。
多选题
1、在一个亲子关系小组中,社会工作者小杨正在与组员一起制定小组规范,以管理和协调组员行为。下列小组规范的内容中,属于秩序性规范的有()。
- A:小组的基本精神是平等、开放、保密、非批判及团结合作
- B:当遇到意见分歧时,大家必须就事论事,不能进行人身攻击
- C:在组员发言时,其他组员应该认真聆听,尽量不要交头接耳
- D:每位组员都是小组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是小组活动的参与者
- E:组员应该是小组的主导者,由大家共同设计和把握小组过程
答 案:BC
解 析:本题考查小组规范的种类。小组规范是小组工作初期社会工作者和小组组员一起建立的适合管理和协调组员行为的准则。它有3类:一是秩序性规范,用来界定组员之间的互动准则。二是角色规范,用来界定和明确组员所期望的具体角色和行为。三是文化规范,用来澄清和说明小组的信念和基本价值,强调开放、平等、保密、非批判和团结合作等原则。
2、进入社区之初,社会工作者应分析社区基本情况,包括( )。
- A:社区的行政级别
- B:社区的文化特色
- C:社区内的人口状况
- D:社区内的权力结构
- E:社区内的人均工资水平
答 案:BCD
解 析:进入社区之初,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是要对社区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分析的重点是社区基本情况、社区问题和社区的需要。社区基本情况包括①社区的地理环境;②社区内的人口状况;③社区内的资源;④社区内的权力结构;⑤社区的文化特色。
3、互动模式小组工作的假设前提为( )。
- A: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系统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
- B:个人对社会系统的依赖大于对他人的依赖
- C:小组是个人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的有效场所
- D:社会工作者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及组员之间的互动,可以发掘组员的自身潜能
- E: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可以极大地提高成员的各项能力
答 案:ACD
解 析:互动模式小组工作的假设前提为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系统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小组是个人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的有效场所;社会工作者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及组员之间的互动,可以发掘组员的自身潜能,增强他们社会交往与社会生活的信心、知识和能力。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互动模式小组工作的假设前提,互动模式下的小组工作,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
4、社会工作者作出伦理决定的一般步骤包括( )。
- A:认识个案中的伦理问题
- B:深入了解支持或反对作出有关伦理决定的理由
- C:正确认识伦理行动的各个过程以及可能存在的相关者,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利益和风险
- D:监督和评估伦理决定
- E:确定解决伦理问题的目标
答 案:ABCD
解 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工作界的伦理专家曾提出了伦理决定的一般步骤,供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参考①认识个案中的伦理问题,包括分析社会工作者自身的价值观、责任和义务;②清楚识别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影响伦理决定的境况;③正确认识伦理行动的各个过程以及参与其中的相关者,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利益和风险;④深入了解支持或反对作出有关伦理决定的理由;⑤向同事和相关的的专家进行咨询;⑥作出伦理决定并记录决定过程;⑦监督和评估伦理决定。
5、为了保障残疾人康复权利的实现,《残疾人保障法》对( )作了具体的规定。
- A:康复机构建设
- B:康复人才培养
- C:康复实施方案
- D:康复完成标准
- E:康复总体方针
答 案:ABE
解 析:《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康复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并分阶段实施重点康复项目,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保障残疾人康复权利的实现,《残疾人保障法》对康复总体方针、康复机构建设、康复活动开展、康复人才培养以及康复器械提供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