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题库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学历类成考(专升本) → 2025年04月29日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大学语文》

2025年04月29日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大学语文》

2025/04/29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5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大学语文》4月29日专为备考2025年大学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李商隐《无题》中运用了比兴手法的一联是()。

  •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答 案:B

解 析:“比兴”手法中,“比”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这句诗用了两个比喻,借春蚕和蜡烛引出诗人复杂的心理状态:句中的“丝”字与“思”谐音,比喻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又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

2、下列细节描写中,描写南霁云的是()。  

  • A:怒则须髯张
  • B:拔刀断指
  • C:抽矢射贺兰
  • D:记忆超人

答 案:B

主观题

1、解释下列字词的含义。聒:视遇:见:举:辟:
壬:胥:膏泽:事:

答 案:聒:声音嘈杂。视遇:看待。见:被。
举:称举,宣扬、推行。
辟:排斥,抨击。
壬:同“任”,指花言巧语。
胥:副词,全、都。
膏泽:作动词用,给予恩惠。
事:用作动词,做的意思。

2、这段文字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效果如何?

答 案:(1)这段文字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2)通过以音乐为喻,以人和物作比较,指出待非秦之人不如待非秦之物,这样看来,你所看重的只是声色珍宝而所轻视的是人才,在对比中使“逐客过矣”的中心论点更加突出。

填空题

1、“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其中“艳羡”的意思是?

答 案:非常羡慕

解 析:出自梁启超的《论毅力》全句为:“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 
译文:旁观者只是非常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总是因为某种缘故宠爱他;又认为我遭遇不顺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

2、《炉中煤》一诗选自郭沫若的诗集《》。

答 案:女神

写作题

1、题目:荣辱要求:(1)以议论为主;
(2)不少于800字;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荣指光荣,辱指耻辱。“荣辱”是一个辩证的话题,写作时可以论证何为荣,何为辱,也可以谈对荣誉应持的正确态度,和荣辱对个人的影响。注意兼顾话题两个方面。【经典事例】
1.杰出物理学家法拉第一生曾获过94个荣誉头衔和奖励,但他从不为这些荣誉沾沾自喜。有人问他为什么把奖章藏起来秘不示人,他说:“我不能说这些荣誉不珍贵,不过我从来不是为了追求这些荣誉工作的。”
2.德国的波恩大学为了表彰巴斯德的杰出研究成果,给他寄来名誉博士证书。可是在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德国侵占了法国的大片领土,巴斯德非常愤怒,他立即将名誉学位证书返还给波恩大学,以表示对德国侵略者的抗议。
【名人名言】
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仲
2.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子
3.避开耻辱,但别去追求荣耀,没有什么东西的代价比荣耀的代价更大。——西德尼·史密斯
4.荣誉不能寻找,任何追求荣誉的做法都是徒劳的。——歌德
5.最可耻的,却是那些袭父祖的余荫,不知绍述先知,一味妄自尊大的人。最好的光荣应该来自我们自己的行动,而不是倚恃家门。——莎士比亚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各种频繁发生的天灾与人祸,是对人类智慧与生存能力的严峻挑战。与其坐以待毙,事后问责,不如未雨绸缪,事先预防。
请以“防患于未然”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防患于未然的意思是在事故或灾祸在其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就要求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居安思危,在顺境中发现危机,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本题为命题作文,题目即中心论点,在行文时一定要注意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写作时,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力求做到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经典事例】
1.狡兔三窟。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反例)“曲突徙薪”的故事,亡羊补牢的故事。
4.作为地震多发国的日本,由于有较好的预警措施和防震设施,因地震造成的伤亡相对较少。
【名人名言】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智者用经验防止事故,愚者用事故总结经验。——佚名
5.晴带雨伞,饱带饥粮。——谚语

简答题

1、请分析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

答 案:形成鲜明对比、加强反讽效果,塑造人物形象。

2、为什么要制定《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

答 案:①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②外来入侵物种扩散途径更加多样化、隐蔽化。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