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题库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学历类成考高起点 → 2025年04月23日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史地综合》

2025年04月23日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史地综合》

2025/04/23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5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史地综合》4月23日专为备考2025年史地综合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下列铁路中,整条铁路均处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是()。  

  • A:南昆铁路
  • B:成昆铁路
  • C:青藏铁路
  • D:兰新铁路

答 案:C

解 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铁路分布及其与地势阶梯的关系。南宁至昆明的铁路在两广丘陵与云贵高原上,成都至昆明是从四川盆地、横断山区到云贵高原;兰新铁路是经河西走廊到准噶尔盆地,这几条铁路大部都在第二级阶梯上。只有青藏铁路全部都在青藏高原即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2、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 

  • A:1945年8月14日 
  • B:1945年8月15日 
  • C:1945年9月2日 
  • D:1945年9月3日

答 案:B

3、我国西部与美国西部相同的资源优势是()。

  • A:耕地资源
  • B:石油资源
  • C:铁矿资源
  • D:地热资源

答 案:B

解 析:该题考查中国西部与美国西部自然资源分布,以及进行比较和作出判断的能力。两国西部广大地区地势高,山区面积广大,气候较为干旱,耕地资源不占优势;我国西部有攀枝花等铁矿,美国铁矿分布在五大湖以西,并非共有优势;两国西部广大地区并非均为地热资源丰富地区;唯有石油等能源资源成为两国西部共有优势,例如,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我国西北的三大内陆盆地均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故选项B正确。

4、提出“太阳中心说”的波兰科学家是()。 

  • A:布鲁诺 
  • B:开普勒 
  • C:伽利略 
  • D:哥白尼

答 案:D

5、植被对黄河输沙量变化的主要贡献是()

  • A:降低雨水侵蚀能力
  • B:增强水分蒸发
  • C:降低地下水位
  • D:增加土壤有机质

答 案:A

解 析:本题考查植被的生态效应。植被冠层能够截留雨水,减少溅蚀,植被本身能够增加地面粗糙度,减缓坡面水流流速,降低水流的抉沙能力,植物根系也能对土壤起到固定作用,因此,植被增加能够降低雨水侵蚀能力,减少黄河输沙量;植被增多,含蓄水源的能力增强,地下水位升高,但不能增强水分蒸发;植被增多,枯枝落叶增多,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但这对于黄河输沙量影响不大。

主观题

1、简述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并对其做出简要评价。  

答 案:(1)措施: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把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在自己一人手里;中央政府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军事事务;推行郡县制度,郡县长官有皇帝直接任免。 (2)评价: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广大人民的统治。

2、将图2.4.4中A—G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相应横线上。 A______山;B______河;C______(港口);D______工业区;E______油田; F______(自然带);G______(邻国名)。  

答 案:高加索;伏尔加;圣彼得堡;乌拉尔;秋明;亚寒带针叶林带;哈萨克斯坦  

3、阅读下面材料: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回答: 
(1)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一年、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 
(2)从所列内容看该宪法的特点是什么? 
(3)该宪法颁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 案:(1)该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2)该宪法的特点是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3)该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读图4,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A__________洲;B__________洲;C__________洲;E__________洋;F__________洋;G__________洋。 (2)D是我国的南极科学考察站__________站,H是我国另一科学考察站__________站;两站在一年中是否都有极昼极夜现象,为什么? 
__________。 
(3)该大陆上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___;受__________气压影响,常年吹__________时针方向的极地东风。 
(4)每年9月~11月该地上空会出现“臭氧空洞”,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__________化合物,它造成臭氧减少,其危害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为了保护臭氧层,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 。

答 案:(1)南美、大洋、非、印度、太平大、西  (2)中山、长城、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长城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因为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之内,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之外 (3)淡水、极地高、逆 (4)氟氯烃、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牧渔业造成危害、停止生产和使用氟利昂制品 (1)先确定南美洲、澳大利亚和非洲的位置,然后推断各大洋的位置。(2)因为中山站在南极圈以内,故有极昼极夜现象。(3)南极洲是冰雪覆盖的大陆,冰的体积占世界冰总体积的90%以上;南极大陆受板地高气压控制,外围吹逆时针方向的极地东风。(4)由于人们使用制冷设备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而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岛以东是()半球,以西是()半球。(2)此岛地处()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此处的板块边界类型是()边界
(3)此岛以西隔丹麦海峡与()洲相望;附近有()洋流和()洋流经过。
(4)此岛()资源丰富,首都因此被称为“无烟城市”。

答 案:(1)东;西(2)亚欧;美洲;生长(3)北美;东格陵兰寒流;北大西洋暖流(4)地热

解 析:本题首先考查通过经纬网和岛屿形状定位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考查世界地理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如半球划分、板块构造学说、洋流分布等。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