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大学语文》4月10日专为备考2025年大学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朱光潜的主要美学论著有()。
- A:《美的历程》
- B:《美学散步》
- C:《西方美学史》
- D:《七缀集》
答 案:C
2、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福建正在书写着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经济与人文相融共生的新时代传奇。
- B:塔克拉玛干沙漠壮美的风光和独特的风情,让很多探险爱好者慕名而来
- C:展览会上,脑控打字、机械臂同步签名等“黑科技”让参观者目不交睫。
- D:有的放矢地培养技能型人才,是推进我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有效措施之一。
答 案:C
解 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 C项中的“目不交睫”意思是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这里应该使用“目不暇接”。
主观题
1、引起河伯心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 案:河伯在黄河狭小的天地中“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而沾沾自喜,待离开这狭小天地后后看到了大海辽阔的景象,这才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开始为以前的“欣然自喜”而感到惭愧,环境的变化使他的心态有所改变。
2、这两段文字的描写与全文的中心思想有何关系?
答 案:这两段文字对赛龙船火爆场面的描写极力渲染了赛龙舟场面的热烈气氛,凸显了湘西人民具有一种勃勃的生命力量,与后文写故土故人生活中的痼疾和污秽形成了对比,对全文所要表现的主题起了铺垫和暗示作用。
填空题
1、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答 案:不尽长江滚滚来
2、“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其中“艳羡”的意思是?
答 案:非常羡慕
解 析:出自梁启超的《论毅力》全句为:“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
译文:旁观者只是非常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总是因为某种缘故宠爱他;又认为我遭遇不顺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
写作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各种频繁发生的天灾与人祸,是对人类智慧与生存能力的严峻挑战。与其坐以待毙,事后问责,不如未雨绸缪,事先预防。
请以“防患于未然”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防患于未然的意思是在事故或灾祸在其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就要求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居安思危,在顺境中发现危机,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本题为命题作文,题目即中心论点,在行文时一定要注意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写作时,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力求做到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经典事例】
1.狡兔三窟。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反例)“曲突徙薪”的故事,亡羊补牢的故事。
4.作为地震多发国的日本,由于有较好的预警措施和防震设施,因地震造成的伤亡相对较少。
【名人名言】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智者用经验防止事故,愚者用事故总结经验。——佚名
5.晴带雨伞,饱带饥粮。——谚语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生之路也会遇到红绿灯,红灯亮时,就要暂时驻足,为前行积蓄力量;绿灯亮时,就要勇敢前行,奔向自己的目标。正是有了这红绿的变化,人生的步伐才有快慢调整,人生的景色才会五彩斑斓。
请以“人生红绿灯”为话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人生的红绿灯可以理解为实现人生目标的走与停。走是为了前进,为了接近目标。人生步伐太快,总会疲惫或者遇到困难、挫折,暂时的停止是为了做好准备,更好的走下去,但不思进取就会落后。写作时,注意兼顾“红灯”和“绿灯”,以及两者的辩证关系。【经典事例】
1.惠特曼出版了《草叶集》,却无人问津,他没有通过媒体进行炒作,他有自己的坚持,他停下脚步,不停地对《草叶集》进行修改补足,然后他带着新的《草叶集》上路了,最后获得了成功。
2体格庞大的鲸鱼在深海中横行无阻,奋力潜游便可抵百里之外。然而,它们每隔一段时间便停下来,到海面上换气,气足之后才返回深海。
【名人名言】
1.列宁曾说,不懂得休息的人也就不懂得战斗。
2.著名演员陈道明曾说,人要张弛有度才能前进。
3.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说,他滑雪的时候从未摔倒过一次跤,因为他懂得怎么停下来。
简答题
1、阅读作品片段,然后回答问题: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这段文字是选取什么角度来刻画父亲形象的?
(2)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
(3)在这段文字中,从哪几处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我”对父亲的感情?
答 案:(1)选取“背影”为角度。 (2)运用了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3)三处描写。一是“我”看见父亲翻越站台去买橘子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流了下来。二是父亲买橘子回来,我赶紧去搀他。三是父亲的离去,其背影消失在人群中,我的眼泪又来了。三处描写都突出了作者“我”对父亲爱子之情的体悟。
2、作者为什么认为伟大的作品都有相当的长度?
答 案:①表达繁复深刻的思想与情绪需要相当的长度。②作品艺术的完整也需要相当的长度。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