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题库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试题问答试卷题目 → 甲、乙为劫取财物将在河边散步的丙杀死题目和答案

甲、乙为劫取财物将在河边散步的丙杀死题目和答案

2023/01/23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关于甲、乙为劫取财物将在河边散步的丙杀死的题目有哪些,“甲、乙为劫取财物将在河边散步的丙杀死”的答案是什么。

1、甲、乙为劫取财物将在河边散步的丙杀死,当场取得丙随身携带的现金2000余元。甲、乙随后从丙携带的名片上得知丙是某公司总经理。两人经谋划后,按名片上的电话给丙的妻子丁打电话,声称丙已被绑架,丁必须于次日中午12点将10万元现金放在某处,否则杀害丙。丁立即报警,甲、乙被抓获。关于本案的处理,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 A:抢劫罪和绑架罪并罚
  • B:以故意杀人罪、盗窃罪和绑架罪并罚
  • C:以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
  • D:以故意杀人罪、侵占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

答 案:C

解 析:为抢劫财物而杀死被害人的,按照抢劫罪处理。以编造威胁亲属生命的方式勒索财物,实际并未实施绑架,只是利用了被害人丁对丈夫安危的担忧侵犯财产权的,构成敲诈勒索罪。甲、乙二人在抢劫完成后又另起犯意实施敲诈勒索,构成两罪,应数罪并罚。所以该题选C。

2、下列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一罪的有( )。

  • A:甲持刀拦路抢劫,杀死被害人后取走其财物
  • B:乙将仇人杀死后,顺手拿走其身上的3 000元现金
  • C:丙在抢劫财物之后,为防止被害人报案,将其杀死
  • D:丁在抢劫过程中,为压制被害人的反抗,杀死被害人后取走其财物

答 案:AD

解 析:当抢劫罪中出现杀人的行为时,如何区分抢劫与故意杀人的罪数问题,关键是要看杀人行为是基于什么目的并发生在什么时候。如果是出于杀人目的,而后产生取财的目的的,则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的数罪并罚;如果是通过杀人来进行抢劫或者在抢劫过程中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则以抢劫罪一罪论处;如果是在抢劫行为完成之后杀人灭口的,则应该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因此,本题应选择选项A、D。

3、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买卖合同,合同约定丙为担保人,丁为鉴定人。根据印花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该合同印花税纳税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和丁为纳税人
  • B:甲、乙和丁为纳税人
  • C:甲、乙为纳税人
  • D:甲、乙和丙为纳税人

答 案:C

4、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借款合同,合同约定丙为担保人,丁为证人。下列关于该合同印花税纳税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和丁为纳税人
  • B:甲、乙和丁为纳税人
  • C:甲、乙为纳税人
  • D:甲、乙和丙为纳税人

答 案:C

解 析:印花税的纳税人为“立合同人”,是指书立合同的当事人(甲和乙),不包括合同的担保人(丙)、证人(丁)和鉴定人。

5、其第一顺序继承人有其子乙和丙。乙为了能独霸财产,于4月16日毒死丙,4月25日进行了产权变更登记,该案于5月6日被当地公安机关破获。则关于该案描述错误的是()。

  • A:乙因杀死丙而丧失继承权的效力开始的时间为4月16日
  • B:乙因杀死丙而丧失继承权的效力开始的时间为3月20日
  • C:乙因杀死丙而丧失继承权的效力开始的时间为5月6日
  • D:乙因杀死丙而丧失继承权源自于法律的规定

答 案:C

6、关于危害结果,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7年真题]

  • A:危害结果是所有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
  • B:抽象危险是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
  • C:以杀死被害人的方法当场劫取财物的,构成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
  • D:骗取他人财物致使被害人自杀身亡的,成立诈骗罪的结果加重犯

答 案:C

解 析:
A项,危害结果并非所有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危险犯的成立并不以危害结果的发生为要件。
B项,抽象危险,是在司法上以一般的社会生活经验为根据,认定行为通常具有发生侵害结果的危险,因而不需要在个案中进行具体判定的一种类型。比如,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罪是抽象的危险犯,根据一般社会生活经验,认定窃取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具有公共危险时,就已经成立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罪。据此可知,抽象危险并非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
C项,抢劫包含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其中行为致人重伤、死亡的,均属于抢劫致人重伤、死亡,依据《刑法》第236条的规定,“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属于该罪结果加重犯的情形之一,构成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
D项,结果加重犯中,基本犯罪行为与加重结果之间应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只有从基本犯的典型危险中产生结果时,才适用结果加重犯。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与被害人自杀的行为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7、关于危害结果,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7年)

  • A:危害结果是所有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
  • B:抽象危险是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
  • C:以杀死被害人的方法当场劫取财物的,构成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
  • D:骗取他人财物致使被害人自杀身亡的,成立诈骗罪的结果加重犯

答 案:C

解 析:本题考查危害结果。 A项,并非所有的犯罪均为结果犯,如行为犯、危险犯不以特定的危害结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故A项错误。 B项,抽象危险犯是危险犯的一种,同样不要求具有特定的危害结果。故B项错误。 C项,抢劫致人死亡是典型的结果加重犯。故C项正确。 D项,成立结果加重犯,要求基本犯罪行为造成了加重结果,而加重结果应当归属于基本犯罪行为,而且与基本犯罪行为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本项中诈骗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并无直接因果关系,另外,对于结果加重犯,刑法均明文规定加重其法定刑,而诈骗罪并无此规定。故D项错误。

8、  在劫取财物的过程中,为了制服被害人的反抗而故意杀人的,应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答 案:对

9、三个同一种类的土样,如果重度γ相同,含水量w不同,w甲>w乙>w丙,则三个土样的压缩性大小满足的关系为:

  • A:甲>乙>丙
  • B:甲=乙=丙
  • C:甲<乙<丙
  • D:甲<丙<乙

答 案:A

10、绑架过程中又当场劫取被害人携带的财物,同时触犯绑架罪和抢劫罪两个罪名,应以绑架罪定罪处罚()

  • A:对
  • B:错

答 案:B

11、小学生小青在河边散步,突然发现有一人掉进河里,他应该()。

  • A:立即跳进河里救人
  • B:马上喊叫大人过来救人
  • C:马上叫同学小东一起跳下去救人

答 案:B

12、已知甲产品的边际贡献率为100%,乙产品的边际贡献率为150%,丙产品的边际贡献率为80%,按照市场销量来看,甲最受欢迎,其次为乙。则按照顺序法完成量本利分析,不会采用的排序是()

  • A:乙、甲、丙
  • B:丙、甲、乙
  • C:甲、乙、丙
  • D:丙、乙、甲

答 案:D

13、比赛结束后得知:战士甲的成绩比2班战士的成绩好,3班战士的成绩比战士乙的成绩差;战士丙称赞3班战士发挥得好。据此,可以推出甲、乙、丙3位战士的成绩按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 )。

  • A:甲、乙、丙
  • B:乙、丙、甲
  • C:丙、甲、乙
  • D:乙、甲、丙

答 案:D

14、某项目有甲、乙、丙三个方案,各方案均能满足同样需要且各方案的寿命相同,但各方案的投资和年运营费用不同,甲、乙、丙方案的费用现值分别为335万元、438万元、383万元,则方案的优选顺序为()。

  •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C:乙-丙-甲
  • D:丙-甲-乙

答 案:B

解 析:均能满足同样需要且寿命期相等的方案,费用现值越小的方案应优先选择

15、某班分小组进行了摘草莓趣味比赛,甲、乙、丙3人分属3个小组。3人摘得的草莓数量情况如下:甲和属于第3小组的那位摘得的数量不一样,丙比属于第1小组的那位摘得少,3人中第3小组的那位比乙摘得多。据此,将3人按摘得的草莓数量从多到少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C:乙、甲、丙
  • D:丙、甲、乙

答 案:B

解 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第3小组”出现频次较高,考虑使用最大信息法。

根据“甲和属于第3小组的那位摘得的数量不一样”,可知:(1)甲不属于第3小组;

根据“第3小组的那位比乙摘得多”,可知:(2)乙不属于第3小组,且第3组>乙;

综合(1)(2)可得:丙属于第3小组。

根据“丙(第3小组)比第1小组的那位摘得少”,可得:(3)第1组>丙(第3组);

综合(2)(3)可得:第1组>第3组(丙)>乙;

故可得:甲是第1组,乙是第2组,且三人从多到少的顺序为:甲、丙、乙。

16、甲、乙二人绑架丙,丙的家人交付30万元赎金。甲为灭口执意要杀掉丙,乙认为丙家已交赎金,杀之不义,坚决反对,遂在甲动手时,乙与丙联手将甲杀死。乙和丙杀死甲的行为性质为()。

  • A:正当防卫
  • B:防卫过当
  • C:故意杀人
  • D:紧急避险

答 案:A

解 析: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甲动手杀丙,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乙与丙将甲杀死属于正当防卫。所以该题选A。

1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分为( )等级。

  • A:甲、乙
  • B:甲、乙和丙
  • C:甲、乙、暂定级
  • D:甲、乙、丙和暂定级

答 案:A

18、甲诉乙继承遗产纠纷一案,丙以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一审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在向当事人送达判决时,甲当场口头表示不上诉,但在上诉期内又向一审人民法院提交上诉状;乙当场口头表示上诉,而且在上诉期届满的头一天到邮局以挂号信的方式向一审人民法院邮寄了上诉状,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时,上诉期已过了两天;丙当场口头表示要上诉,但始终未向人民法院提交上诉状。

  • A:甲、乙、丙
  • B:甲
  • C:甲、乙
  • D:甲、丙

答 案:C

解 析:考查上诉的提起,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65条的规定可知,甲为上诉人,丙则不是;另根据《民事诉讼法》第82条的规定可知乙也是上诉人。

19、甲、乙、丙三个单位拟组成联合体参加某泵站土建标投标,并授权甲单位作为牵头人代表所有联合体成员负责投标和合同实施阶段的工作,那么该联合体向招标人提交的授权书应由( )的法定代表人签署。

  • A:甲
  • B:
  • C:甲、乙
  • D:
  • E:乙、丙
  • F:
  • G:甲、乙、丙

答 案:D

20、某生物学习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动物甲、乙、丙完成绕道取食前尝试的次数分别为160次、30次、5次,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C:丙→乙→甲
  • D:丙一甲→乙

答 案:C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