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中的题目有哪些,“对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中”的答案是什么。
1、城市用地的评价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等方面。
- A: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价
- B:城市用地非自然条件评价
- C:城市用地建设条件评价
- D:城市用地合理性评价
- E:城市用地经济性评价
答 案:
2、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价包括()
- A:地理位置条件
- B:工程地质条件
- C:气候条件
- D: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 E:地形条件
答 案:
3、关于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价中的水文条件,说法错误的是()
- A:某些水文条件也可能给城市带来不利影响
- B:江河湖泊等地面水体,可作为城市水源,但不能在稀释污水方面发挥作用
- C:为防范洪水带来的影响,在规划中应处理好用地选择、总体布局以及堤防工程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 D:要区别城市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洪水设计标准,有利于土地的充分利用
答 案:
4、在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价中,属于工程地质条件的有()。
- A:地基承载力
- B:城市防洪
- C:工程地质病害
- D:地下水位
- E:城市水源
答 案:AC
解 析:属于工程地质条件的有地基承载力和工程地质病害。
5、在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价中,属于工程地质条件的有( )。(2007年真题)
- A:地基承载力
- B:城市防洪
- C:工程地质病害
- D:地下水位
- E:城市水源
答 案:
6、与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相比,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更强调人为因素的影响。()
答 案:
7、调查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时,经常采用的方法()
- A:现场踏勘
- B:专项座谈
- C:问卷调查
- D:地图判读
- E:文献检索
答 案:
8、影响居住用地指标拟定的主要因素有()。
- A:城市规模
- B:城市性质
- C:自然条件
- D: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 E:城市用地标准
答 案:
9、对城市土地的承载性、区位等评价,属于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 )
答 案:
10、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不包括( )。
- A:公共服务设施
- B:人口密度
- C:土地区位
- D:用地结构
答 案:
11、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是否合理,主要体现在城市各项功能的组合与( )是否协调,以及城市总体运行的效率。
- A:城市用地布局
- B:城市用地规模
- C:城市用地分类
- D:城市用地结构
答 案:
12、当城市用地受到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或因城市的产业分布和道路交通设施的走向与网络的影响时,居住用地可采取()
- A:集中布置
- B:分散布置
- C:轴向布置
- D:中心布置
答 案:
13、城市用地的评价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体现在()
- A:地形条件评价
- B:自然条件评价
- C:气候条件评价
- D:建设条件评价
- E:用地经济性评价
答 案:
14、城市用地评价中,不适于作城市建设用地的主要类型不包括( )。
- A:承载力小于60kPa和厚度在2m以上的泥炭层或流沙层的土类
- B:坡度超过20%的坡地
- C:经常被洪水淹没,且淹没深度超过1.8m的土地
- D:受冲沟、滑坡等工程地质病害严重影响的地段
答 案:
15、城市用地评价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社会条件评价、建设条件评价和经济评价。( )
答 案:
16、城市用地与建设用地的评价差异在于:
- A:评价方法不同
- B:评价目的不同
- C:更强调建设的可行性
- D:更强调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影响
答 案:
17、在城市用地经济评价中,确定各种地价修正系数基础的区位条件是 ( )。
- A:宏观区位
- B:中观区位
- C:微观区位
答 案:
18、对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的评价,应着重的方面包括()
- A: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是否合理
- B:城市用地布局结构能否适应发展的需要
- C:城市用地布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D:城市内外交通系统的协调性、矛盾与潜力
- E: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保护
答 案:
1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1999)规定,城市用地自然坡度大于8%时,宜规划为()
- A:平坡式
- B:陡坡式
- C:台阶式
- D:混合式
答 案:
20、下列选项中,()是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地形条件。
- A:对城市规划布局、道路的走向和线型、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筑群体的布置、城市的形态与形象
- B:在城市用地范围内,由于地层的地质构造和土质的自然堆积情况存在着差异,其构成物质也就各不相同,加之受地下水的影响,地基承载力大小相差悬殊
- C:由间断流水在地层表面冲刷形成的沟槽,冲沟切割用地,使之支离破碎,对土地的使用十分不利
- D:滑坡与崩塌是一种物理工程地质现象
答 案: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