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题库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学历类高职单招 → 2025年04月30日高职单招每日一练《加工制造类》

2025年04月30日高职单招每日一练《加工制造类》

2025/04/30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5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加工制造类》4月30日专为备考2025年加工制造类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与连杆机构相比,凸轮机构最大的缺点是()。  

  • A:设计较为复杂
  • B:惯性力难以平衡
  • C:点、线接触,易磨损
  • D:不能实现间歇运动

答 案:C

解 析:凸轮机构的优点是只需设计出适当的凸轮轮廓,就可使从动件实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且结构简单、紧凑、设计方便;缺点是凸轮与从动件为点接触或线接触,压强大,易磨损,难加工,成本高。因此,凸轮机构常用于传力不大的控制机构中。

2、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20,0,25)、B(10,10,20),则两点的相对位置关系为()  

  • A:点A位于点B上方、前方、右方
  • B:点A位于点B上方、后方、左方
  • C:点B位于点A上方、前方、左方
  • D:点B位于点A下方、后方、左方

答 案:B

解 析:点A的z坐标为25,点B的z坐标为20。由于25>20,所以点A在点B的上方。点A的x坐标为20,点B的x坐标为10。由于20>10,所以点A在点B的左方。 点A的y坐标为0,点B的y坐标为10。由于0<10,所以点A在点B的后方。 由此可知,点A位于点B的上方、后方和左方。  

多选题

1、变压器空载运行时的特点有()。  

  • A:原边电流最小
  • B:副边电压最高
  • C:铜损最小
  • D:铁损最大

答 案:ABC

解 析:变压器空载运行时,空载电流的无功分量很大,而有功分量很小;因此,变压器空载运行时的功率因数很低,而且是感性的。变压器的空载电流滞后电源电压U接近90度,但小于90度。变压器空载运行时,一次侧绕组的外加电压与其感应电动势,在数值上基本相等,但相位相差180度。变压器空载运行时,由于空载电流很小,铜损耗近似为零,所以变压器的空载损耗近似等于铁损耗。

2、下列关于安全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触电按其构成方式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
  • B:触电急救现场抢救的原则是迅速、就地、准确、坚持
  • C: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称为保护接地
  • D:熔断器在电路短路时,可以自动切断电源,必须接到零线上

答 案:ABC

解 析: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到零线(中性线)上的保护方式称为保护接零,此方式适用于中性点接地的低压系统。注意保护接零方式的零线上不允许接开关或熔断器等装置,以防零线断路而失去保护作用。

主观题

1、如图Z-2-8所示,补画零件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答 案:补全图线的零件视图如图39所示。

2、如图Z-3-7所示,用近似画法完成螺栓连接图。  

答 案:螺栓连接图如图41所示。

填空题

1、棱柱的视图特点:一个视图具有()性,反映棱柱的形状特征;另两个视图都是由实线或虚线组成的矩形线框。

答 案:积聚

2、放大电路按照三极管接法的不同有()放大电路、()放大电路和()放大电路三种基本放大电路。

答 案:共基极,共发射极,共集电极

简答题

1、判断图3-6-3中的放大电路引入的交流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答 案:图3-6-3(a)电路中,交流通路和原电路相同,由于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通过电阻Rf建立联系,有无Rf对净输入信号uid有影响,故电路中存在交流反馈。至于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采用瞬时极性法判断,设ui的瞬时极性为(+),即ui极性对“地”为(+),由于是同相端输入,因此输出端的瞬时极性为(+),作用于Rf和R构成的反馈网络,在电阻R上获得反馈电压uf,其极性上正下负,即反相端极性对“地”为(+),从而使得集成运放的净输入信号uid=ui-uf比没有反馈的时候减小,所以该电路为负反馈。 图3-6-3(b)电路中,输入信号从同相端输入。设ui的瞬时极性为(+),则输出端的瞬时极性也为(+),因此输出电压通过反馈网络Rf转化为反馈电流送回到输入端,各电流瞬时流向如图中所标示,使得净输入信号iid=ii+if比没有反馈的时候增大,所以该电路为正反馈。 本题两个电路中直流反馈也都存在,其极性与交流反馈的分析相同。  

2、已知图1-6-1所示轮系的齿轮齿数z1=30、z2=20、z3=30、z4=20、z5=80,蜗杆头数z6=1,蜗轮齿数z7=60,齿轮1转速n1=1200r/min,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求:齿轮1与蜗轮7的传动比i17,蜗轮7的转速n7,并在图中标出其转动方向。  

答 案:Z2为惰轮,主动轮为z1、z4、z6,从动轮为z3、z5、z7。 齿轮1与蜗轮7的传动比 蜗轮7的转速 蜗杆为右旋螺杆,根据右手法则判定,蜗轮的转动方向为逆时针。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