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割点在原界址线上时的题目有哪些,“分割点在原界址线上时”的答案是什么。
1、分割点在原界址线上时,可依申请者埋设的()勘丈该分割点距两界址点距离后,计算分割点坐标。
- A:标志物
- B:界标
- C:标识
- D:勘丈器、
答 案:
2、除特殊需要外,原则上可以不进行变更地籍测量,直接应用测量结果的是()。
- A:宗地分割
- B:调整边界新增界址点
- C:宗地合并且没有增设界址点
- D:新增宗地
答 案:
3、初始地籍调查成果检测中解析界址点点位误差时,若检测精度与原测精度相同,界址点点位中误差为≤( )cm。
- A:5
- B:10
- C:14.1
- D:15
答 案:
4、初始地籍调查成果检测中解析界址点点位误差时,若检测精度与原测精度相同,界址点点位中误差为≤()cm。
- A:5
- B:10
- C:14.1
- D:15
答 案:
5、解析法测定的界址点坐标与原拟用地界址点坐标之差的中误差为()cm。
- A:±2
- B:±3
- C:±5
- D:±7
答 案:
6、如变更登记的内容不涉及界址的变更,并且该宗地原有地籍资料是用解析法测量的,经地籍管理部门负责人同意后,只变更地籍的(),不进行变更地籍测量,继续沿用原有的几何数据。
- A:属性信息
- B:原测距离
- C:界址标志
- D:编号
答 案:
7、对于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其检查距离与原勘测距离较差允许误差为( )cm。
- A:±15
- B:±10
- C:±7
- D:±5
答 案:
8、对于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其检查距离与原勘测距离较差允许误差为()cm。
- A:±15
- B:±10
- C:±7
- D:±5
答 案:
9、点在直线上,直线上点的分线段之比等于同面投影的分线段之比
答 案:
10、对界址发生变化宗地的变更地籍测量可以利用()检查原界标。
- A:原土地登记证书
- B:原地籍资料
- C:原宗地图
- D:原宗地草图
答 案:
11、直线上的点分割直线之比,在投影后有大小之变
答 案:
12、需求的变动在曲线上表现为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在曲线上的滑动()
答 案:
13、所有高程相等的点在同一条等高线上。
答 案:
14、直流系统失地时用“瞬停法”仍然查找不到故障点,可能是()原因。
- A:失地点在母线上
- B:失地点可能在充电设备、蓄电池本身上
- C:失地点在环路供电的线路上
- D:失地点在同极的不同点
答 案:
15、界标种类不包括()。
- A:带铝帽的钢混界址标桩
- B:混凝土界址标桩
- C:石灰界址标桩
- D:喷漆界址标志
答 案:
16、中国大学MOOC: 若点在直线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 案:
17、一个点在直线上,向投影面作正投影之后
答 案:
18、界址调查的过程一般为()
- A:指界一界址线设定设定界址点
- B:设定界址点指界一界址线设定
- C:界址线设定一指界—设定界址点
- D:指界一设定界址点
答 案:
19、解析法测定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的界址点时,界址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和界址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点位允许误差分别为()cm。
- A:±5,±10
- B:±7.5,±10
- C:±5,±7.5
- D:±7.5,±15
答 案:
20、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原宗地代码不再使用,按照《深圳市宗地代码编制细则》编制新代码()
答 案: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