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4月27日专为备考2025年法律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询问笔录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的,被询问人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更正。
答 案:对
2、对正在预备犯罪的重大嫌疑分子,公安机关可以先行拘留。()
答 案:对
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82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3、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的,经过15年不再追诉。
答 案:错
解 析:《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故本题说法错误。
4、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之罪,教唆者不构成犯罪。
答 案:错
5、人民警察认为决定和命令有错误的,可以按照规定提出意见,但不得中止或者改变决定和命令的执行。
答 案:对
解 析:《人民警察法》第32条规定:“人民警察必须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人民警察认为决定和命令有错误的,可以按照规定提出意见,但不得中止或者改变决定和命令的执行;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必须服从决定和命令;执行决定和命令的后果由作出决定和命令的上级负责。”故本题说法正确。
6、用污秽物品泼洒在他人墓碑上的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答 案:对
7、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权利人已经依法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法律行为生效时发生效力。
答 案:对
8、法治的含义就是依照法律的规定治理国家,而不是按人的意志。()
答 案:对
解 析:法治的含义就是依照法律的规定治理国家,故本题说法正确。
单选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应由( )
- A:审判机关行使
- B:检察机关行使
- C:公安机关行使
- D:监察机关行使
答 案:C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
- A:6个月
- B:3个月
- C:10个月
- D:2个月
答 案:A
3、下列措施中,()属于刑事强制措施。
- A:传唤
- B:劳动教养
- C:拘传
- D:留置盘问
答 案:C
4、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宪法对( )。
- A:我国国家经济制度的规定
- B:我国政体的规定
- C:我国国体的规定
- D: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规定
答 案:C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这反映的是我国的国体。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5、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未经允许不得离开()。
- A:犯罪嫌疑人的住处或居所
- B:犯罪嫌疑人居住的市
- C:公安机关指定的地区
- D:犯罪嫌疑人居住的镇
答 案:A
6、公民被宣告死亡后,其权利能力应该()
- A:终止
- B:继续存在
- C:中止
- D:继续存在二十年
答 案:A
解 析:宣告死亡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间的自然人为死亡的制度,宣告死亡具有与自然死亡相同的法律后果。所以被宣告死亡人的权利能力应该终止。选项A正确。
7、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 ),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 A:前
- B:时
- C:后
-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答 案:C
解 析:《国家赔偿法》第16条第1款规定:“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据此,C项正确。题干出现了责令……承担,那肯定是赔偿义务机关先行赔偿,而后才向有关人员追偿,按照逻辑关系也可以准确作答。
8、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和有关规定,逮捕应符合“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法定证据条件。这一法定证据条件的完整、准确含义是指()。
- A: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并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系该犯罪嫌疑人实施
- B: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有查证属实
- C:上述A、B两项条件至少应具备其中的一项
- D:上述A、B两项条件应同时具备
答 案:D
多选题
1、取保候审保证金的数额应当根据()来综合考虑确定。
- A:犯罪嫌疑人的经济状况
- B:案件的社会危害性
- C: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 D: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
答 案:ABCD
2、公安机关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违法嫌疑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 A:对个人处以2000元以上罚款
- B:对単位处以10000元以上罚款
- C:行政拘留
- D:对违反边防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个人处以2000元以上罚款
答 案:AB
3、下列有关强制措施和刑罚的区别,表述正确的有()。
- A:适用机关不同
- B:适用对象不同
- C:法律性质和目的不同
- D:法律依据和结果不同
答 案:ABCD
4、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构成要件是( )。
- A:犯罪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
- B:犯罪的客观方面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行为
- C:犯罪主体,多数是一般主体,少数是特殊主体
- D:犯罪必须是出自故意
- E:犯罪的主观方面,一般出自故意,个别出于过失
答 案:ABCE
解 析:在我国刑法理论中,犯罪由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四个要件组成。因此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构成要件也应该符合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犯罪主体多数是一般主体,如故意杀人罪;少数是特殊主体,如刑讯逼供罪,主体只能是司法工作人员。主观方面,一般出自故意,如强奸罪;个别出于过失,如过失致人死亡罪。
5、 下列( )可以成为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
- A:行政复议机关
-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派出机关
-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 D:接受行政机关的委托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组织
- E:第三人
答 案:BC
解 析:《行政复议法》第10条第4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故A项错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该派出机关有独立的行政权,是被申请人,故B项正确。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授权的组织有独立的行政权,是被申请人,故C项正确。接受行政机关的委托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组织没有独立的行政权,不能作为被申请人,只能以委托机关作为被申请人,故D项错误。第10条第3款规定:“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第三人和被申请人是具有独立地位的两类不同主体,E项错误。
6、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主要是()。
- A:政治领导
- B:思想领导
- C:行为领导
- D:组织领导
答 案:ABD
解 析: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最根本的保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7、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通过电话、手机短信、传真等方式通知被传唤人家属。
- A:传唤原因
- B:传唤依据
- C:传唤处所
- D:被传唤人的表现
答 案:AC
8、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述反治安管理的,()。
- A:应当从轻处罚
- B:应当减轻处罚
- C: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
- D:可以不予处罚
答 案:CD
主观题
1、执法为民是()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答 案: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有()紧急情况,应当履行职责。
答 案:其职责范围内的
3、犯罪的()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答 案:行为或者结果
4、领导派你配合一位老同志,你觉得他方法不妥,怎么办?
答 案:(1)如果我配合老同志一块完成一项工作,我一定会向老同志虚心学习,并承担自己能承担的尽可能多的工作;在生活上也要给予老同志细心的照顾。
(2)如果我觉得老同事的方法不妥,我会换位思考,重新审视、判断,看是否是自己的见解不成熟,如果思考之后,还是觉得老同事的方法欠妥当,我会把我的建议形成书面的资料,并耐心诚恳的和老同事沟通交流,征询老同事的意见,并达成一致。相信在我认真诚恳的工作之后,老同事会改变原来的处理方法。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的尊敬老同事,向老同事学习。
5、怎样理解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
答 案: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
6、如何理解宪法的根本法地位?
答 案: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