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生物》4月24日专为备考2025年生物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 A:细胞具有各项生理功能
- B:已分化的细胞全部能再进一步分化
- C:已分化的细胞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 D: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答 案:D
2、细菌被归为原核生物的原因是()
- A:细胞体积小
- B:单细胞
- C:没有核膜
- D:没有DNA
答 案:C
多选题
1、结合本文信息分析,以下过程合理的是()。
- A:大肠杆菌通过ABC外向转运蛋白分泌蛋白质
- B:植物细胞通过ABC内向转运蛋白吸收
- C:动物细胞通过ABC内向转运蛋白吸收氨基酸
- D:动物细胞通过ABC外向转运蛋白排出Cl-
答 案:ABD
2、以下属于脐带血中有功能造血干细胞的特点的是()(填字母)。
- A:表现出较强的细胞分裂能力
- B:细胞呼吸相关酶的含量增加
- C:细胞抗自由基氧化能力增强
- D:增加单位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
答 案:ABC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文中信息可知A、B、C均正确,NOV发挥作用后,造血干细胞总量几乎不变,D错误。
主观题
1、永定河被称为北京的“母亲河”,以下是河水中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判断依据是该生物没有以()为界限的细胞核。
(2)这几种生物共有的结构是()(至少写两个),这反映了细胞的()。
(3)永定河中的所有鲫鱼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永定河地区的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关联,形成统一整体,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答 案:(1)大肠杆菌;核膜 (2)细胞膜、细胞质等;统一性 (3)种群;生态系统
解 析:(1)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细胞的结构。大肠杆菌没有被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因此是原核生物。(2)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统一性。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共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这反映了细胞的统一性。(3)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所有鲫鱼属于种群层次;永定河地区的生物和无机环境相互关联,形成的统一整体属于生态系统。
2、茶尺蠖(茶尺蛾的幼虫)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影响茶叶的产量。请回答问题:
(1)E病毒对茶尺蠖具有较高的致病力。研究E病毒对生活在甲、乙两个不同地域茶尺蠖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对甲、乙两地茶尺蛾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如图2所示。
①据图1分析,()地的茶尺蠖对E病毒更敏感。
②图2显示,两地茶尺蛾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由于长期()隔离导致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别,使得甲、乙两地茶尺蛾的颜色深浅和()存在差异。
(2)基于上述研究,推测甲、乙两地茶尺蛾为两个物种。为验证推测,将甲、乙两地的茶尺蛾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
注:羽化是指由蛹发育为成虫的过程
①据表可知,与组合一、组合二相比,组合三的受精卵数量、卵孵化率均();
茶尺蠖以茶树的叶为食,且食量较大,组合三中幼虫到化蛹的时间短,使蛹的重量(),羽化率低,最终导致F1个体数量下降,且出现畸形。
②组合三中F1雌雄比例失调,羽化时间不同步,难以配对,不能产生F2,说明两地茶尺蛾出现了()。
③上述分析结果()(填“支持”或“不支持”)推测。
答 案:(1)①甲②地理体型大小 (2)①显著降低;减轻②生殖隔离③支持
解 析:(1)本题主要考查物种的形成。①据图1可知,甲地域茶尺蠖死亡率先升高,因此对病毒更敏感。②地理隔离导致基因库出现差异,进而形成新物种。由图2对比可知,二者体型大小存在明显差别。(2)本题主要考查对数据的解读。①利用表中数据,对比组合三与前两组的受精卵数量和卵孵化率发现,组合三的这两项数据显著降低。组合三从幼虫到化蛹时间短,生长时间短,获取能量少,可推出蛹的重量较轻。②生殖隔离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根据题中F,不能产生F2,可判断符合生殖隔离的定义。③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可判断已经形成新物种。
填空题
1、玉米为二倍体,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糯玉米口感好,广受喜爱。为加快育种进程,我国科研人员利用吉诱101玉米品系对糯玉米品系进行诱导,过程如下图。
请回答问题:
(1)糯玉米和吉诱101玉米的体细胞中有()个染色体组。
(2)单倍体糯玉米体细胞中()(填“有”或“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因此高度不育。
(3)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后,产生二倍体糯玉米,这种变异属于()理论上,加倍后得到的二倍体糯玉米为()(填“纯合子”或“杂合子”)。采用上述方法可明显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
(4)科研人员对单倍体进行了不同处理,种植后统计散粉植株数并计算散粉率(散粉代表可育),结果如下表。
据表可知,第()组单倍体糯玉米的染色体加倍效果最佳。第4组在本实验中作为()组。
答 案:(1)2 (2)无 联会 (3)染色体数目变异 纯合子 (4)1 对照
2、谷子去壳晾干后可制成小米,晋谷21米质优良,但茎秆细长易倒伏。为改良该品系,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有机试剂EMS可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用其处理晋谷21诱发()后,筛选获得矮秆植株。
(2)将矮秆植株与野生型杂交,获得F1群体的株高均与野生型相似。F1自交得到的F2群体中矮秆占
,由此推测矮秆属于()性状,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
(3)对比野生型与矮秆植株的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结果如图1,矮秆植株基因序列中碱基对()(填“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过程提前终止,形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量减少。
(4)显微观察成熟期的野生型及矮秆植株主茎节间细胞纵切,统计细胞平均长度,结果如图2。从细胞水平解释,晋谷21矮化的原因是()
答 案:(1)基因突变 (2)隐性 分离 (3)缺失 翻译 (4)主茎节间细胞长度变短
简答题
1、学习以下材料,请回答(1)~(4)题。
染色体融合与物种演化
在生物演化历程中,啮齿类动物大约经过100万年才会出现3.2~3.5次染色体融合。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的人工染色体融合。他们将小鼠(2n=40)胚胎干细胞中一条4号染色体和一条5号染色体首尾相连(如图a),获得了Chr4+5的胚胎干细胞。他们还通过不同方式连接细胞中的1号染色体和2号染色体(如图b),分别获得了Chrl+2和Chr2+1的胚胎干细胞。
利用不同的胚胎干细胞最终培育出113个Chr4+5胚胎、355个Chrl+2胚胎以及365个Chr2+1胚胎,将这些胚胎分别转移到代孕鼠子宫内。其中Chr2+1胚胎寿命均不足12.5天,无法发育成小鼠,Chr1+2和Chr4+5的胚胎均能发育成小鼠。研究发现,8周龄的Chr1+2小鼠比野生型焦虑且行动迟缓,而Chr4+5小鼠的表现与野生型相似。进一步测试这些小鼠的生殖能力,只有Chr4+5小鼠和野生型交配产生了后代,但生殖成功率明显低于野生型,这反映出染色体融合对新物种的产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尽管本研究对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比较有限,但小鼠出现的异常行为和繁殖力下降等现象,表明染色体融合对动物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提示染色体融合是物种演化的驱动力。
(1)染色体是真核生物()的主要载体。
(2)小鼠的人工染色体融合是可遗传变异来源中的()变异。据文中信息判断,
Chr4+5小鼠体细胞中有()条染色体。
(3)依据文中信息,染色体融合对小鼠产生的影响有()
(4)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判断染色体融合是有利变异还是有害变异,并说明理由:()
答 案:(1)基因 (2)染色体 39 (3)胚胎死亡、焦虑、行动迟缓、不能繁殖、繁殖 力下降(答出其中一项即可) (4)观点与理由相符(合理即可) 参考样例: 有害,理由是个体的性状是进化形成的适应性 特征,一旦变异,通常不适应当前的环境; 有利,理由是对种群而言,染色体融合为生物进 化提供原材料,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个别染色 体融合方式可能使个体在新环境中获得生存和 繁殖的优势,利于种群的进化和发展
2、学习下列材料,请回答(1)~(4)题。
基于细菌构建拟真核细胞
人工构建细胞的传统手段是将纯化后的酶、基因等加入囊泡或微滴。筛选得到的人工细胞具有基因表达、酶催化等功能,但结构较简单,且功能单一。科研人员打破传统手段,以原核细胞为基础材料构建出拟真核细胞,其构建过程分两步。
第一步:构建原细胞。将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置于空液滴中,大肠杆菌会自发地进入液滴内部,铜绿假单胞菌在液滴表面。利用酶将两种细菌裂解后,铜绿假单胞菌的质膜留在液滴表面,液滴内部有主要来自大肠杆菌和部分来自假单胞菌的蛋白质、核酸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基本的酶催化、糖酵解和基因表达功能。由此构建出一个由质膜包裹的、内含细胞质活性成分的原细胞。
第二步:构建拟真核细胞。在原细胞中加入组蛋白等大分子,在其内部得到DNA/组蛋白体,构建一个拟细胞核结构。随后在细胞质植入活的大肠杆菌,产生内源性ATP。再加入肌动蛋白单体构建拟细胞骨架的结构,大大增强了细胞的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代谢物质逐渐积累,球状原细胞在48小时后呈现如图所示的不规则形状,且保持了细胞结构的复杂性,质膜也不断修复。最终获得了一个结构和功能复杂的拟真核细胞。
(1)从文中信息可知,原细胞的质膜来源于(),质膜可将其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从而保证了内部环境的()
(2)推测文中“在细胞质植入活的大肠杆菌,产生内源性ATP”这一过程相当于在原细胞
中植入了()(填细胞器名称),()了原细胞已有的功能。
(3)与真核细胞相比,拟真核细胞还未具有()等结构。
(4)从细胞起源和进化的角度分析,这一研究可以为()提供证据。
答 案:(1)铜绿假单胞菌 相对稳定 (2)线粒体 增 强 (3)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答出一项 即可) (4)真核细胞起源于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具有统一性”)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