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史地综合》3月26日专为备考2025年史地综合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形成海洋表层洋流的动力主要来自()。
- A:海底地形的起伏
- B:海水密度差异
- C:地转偏向力
- D:大气环流
答 案:D
解 析:本题考查有关洋流的知识,大气运动和行星风系(地球表面的各个风带)是海洋水体作大规模运动的主要动力。
2、植被对黄河输沙量变化的主要贡献是()。
- A:降低雨水侵蚀能力
- B:增强水分蒸发
- C:降低地下水位
- D:增加土壤有机质
答 案:A
解 析:本题考查植被的生态效应。植被冠层能够截留雨水,减少溅蚀,植被本身能够增加地面粗糙度,减缓坡面水流流速,降低水流的换沙能力,植物根系也能对土壤起到固定作用,因此,植被增加能够降低雨水侵蚀能力,减少黄河输沙量;植被增多。含蓄水源的能力增强,地下水位升高,但不能增强水分蒸发;植被增多,枯枝落叶增多,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但这对于黄河输沙量影响不大。
3、下列关于陆地和海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平洋位于五个大洲之间
- B:亚洲直接濒临全球四大洋
- C: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之间
- D:地跨赤道南北的大洲共有三个
答 案:A
解 析:本题实际考查的是考生对世界海陆分布图中各大洲、大洋的位置的理解。虽未出现地图,但考生应该做到“心中有图”。B项错在亚洲不直接濒临大西洋,C项遗漏了南极洲,D项符合条件的大洲应有大洋洲、南美洲、非洲、亚洲四个。故选A项。
4、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
- A:1945年8月14日
- B:1945年8月15日
- C:1945年9月2日
- D:1945年9月3日
答 案:B
5、下面最早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国家是
- A:日本
- B:德国
- C:意大利
- D:维希政府
答 案:C
解 析:本题考查最早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国家。日本于1936年建立法西斯专政,德国于1933年建立法西斯专政,意大利于1922年建立法西斯专政,维维希政府成立于1940年6月,是法国战败投降后贝当建立的傀儡政权。
主观题
1、读图4,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西气东输线路依次(自西向东)经过()、()、()、()、()、()等6个省区。
(2)图中①—②—③自然植被类型呈现()—荒漠草原—()的变化趋势,造成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3)关于图中③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选择填空)。
答 案:(1)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2)草原、荒漠、水分
(3)C
(4)水土流失、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破碎起伏大;土质疏松;植被稀疏。
(5)有利影响:对东部地区,可以减轻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岛以东是()半球,以西是()半球。(2)此岛地处()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此处的板块边界类型是()边界
(3)此岛以西隔丹麦海峡与()洲相望;附近有()洋流和()洋流经过。
(4)此岛()资源丰富,首都因此被称为“无烟城市”。
答 案:(1)东;西(2)亚欧;美洲;生长(3)北美;东格陵兰寒流;北大西洋暖流(4)地热
解 析:本题首先考查通过经纬网和岛屿形状定位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考查世界地理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如半球划分、板块构造学说、洋流分布等。
3、结合史实简要说明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答 案: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势力能够迅速壮大,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力;倒幕派建立政权后,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镇压中国人民的抗击侵略的斗争,客观上为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4、回答问题。简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答 案:主要内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巩固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愿望;是我国人民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有力武器。
5、读图4,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A__________洲;B__________洲;C__________洲;E__________洋;F__________洋;G__________洋。 (2)D是我国的南极科学考察站__________站,H是我国另一科学考察站__________站;两站在一年中是否都有极昼极夜现象,为什么?
__________。
(3)该大陆上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___;受__________气压影响,常年吹__________时针方向的极地东风。
(4)每年9月~11月该地上空会出现“臭氧空洞”,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__________化合物,它造成臭氧减少,其危害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为了保护臭氧层,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 。
答 案:(1)南美、大洋、非、印度、太平大、西 (2)中山、长城、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长城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因为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之内,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之外 (3)淡水、极地高、逆 (4)氟氯烃、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牧渔业造成危害、停止生产和使用氟利昂制品 (1)先确定南美洲、澳大利亚和非洲的位置,然后推断各大洋的位置。(2)因为中山站在南极圈以内,故有极昼极夜现象。(3)南极洲是冰雪覆盖的大陆,冰的体积占世界冰总体积的90%以上;南极大陆受板地高气压控制,外围吹逆时针方向的极地东风。(4)由于人们使用制冷设备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而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