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3月23日专为备考2025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下列文中的语句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T细胞作为外来细胞的连环杀手,其存在和作用已经非常明确。
- B:研究人员很快意识到,启动免疫反应需要不止一把钥匙。
- C:随着激活T细胞所需的第二个信号的发现,人们开始真正破解免疫的秘密。
- D:如果说CTLA-4是把门撬开了一道缝隙,那PD-1则是炸开了大门。
答 案:C
解 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A项把“T细胞”比喻为“外来细胞的连环杀手”,B项把免疫系统启动机制比作“钥匙”,D项把“CTLA-4”和“PD-1”的发现分别比作“把门撬开了一道缝隙”和“炸开了大门”。
2、第1段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是()。
- A:说明自体免疫病的原因
- B:指出自身免疫力对人体的危害
- C:提出多种疾病与自身免疫力的关系
- D:引出对免疫吸附法的介绍
答 案:D
3、方志敏同志在信中说,他已经()牺牲的决心。
- A:抱定
- B:坚定
- C:认定
- D:断定
答 案:A
主观题
1、本文第2~4段,写聪明的年轻人学画、学做生意、学哲学,都很有成就,然而他却放弃生活想到了死。这是为什么?作者写这些内容的意图是什么?
答 案:因为他认为人最终总是会要死的,活着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作者写这些内容是为后面他真正明白人生意义作反衬(起铺垫作用)。
2、诗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答 案:尾联表达了诗人寻访道士不遇的惆怅和失落。诗人以问讯的方式,侧面描写“不遇”的事实,又以再三倚松寄写内心惆怅,笔势迂回,感情流转,令人回味无穷。
3、本文结尾说到:“据说,这个年轻人现在还活在世上。”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答 案:这句话暗含着一条人生哲理:人只有在劳动中才会获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创造劳动成果的人就会获得永生。
写作题
1、以“2008年北京奥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内容只要与该话题相关即可。
(2)注意思路开阔,要有作者的活动(真名用符号代替)。
答 案:请自行作答。
2、(作文)
光阴的故事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地那么想
风车在四季轮曰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
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根据材料,展开联想,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答 案:请自行作答
3、以“2008年北京奥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内容只要与该话题相关即可。
(2)注意思路开阔,要有作者的活动(真名用符号代替)。
答 案:请自行作答。
简答题
1、文章开头第二段对大旱场景进行了描写,试分析其特色。
答 案:作者从久不落雨、骄阳暴晒、河塘干涸、野草枯黄等自然现象写起,表现大旱的情形,表现了干旱咄咄逼人的严峻形势,渲染了一种悲怆的氛围,衬托出人们惶恐焦虑的心态,抓住了读者的心,为后文云霓出现时的惊喜做了很好的铺垫,也为后文大热和大旱的象征意义的揭示做了铺垫。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