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大学语文》3月12日专为备考2025年大学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屈原《国殇》描写战斗的进程,主要表现方法是()。
- A:侧面烘托
- B:对比描写
- C:场面描绘
- D:象征暗示
答 案:C
解 析:《国殇》选自《楚辞》中的《九歌》。诗中战斗场面的描写异常出色。短短十句诗记叙了楚军披挂上阵,与敌交战,兵败身死的完整过程。作者主要采用了三个结合:把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结合,把动态描绘与静止画面结合,把暗写敌人凶猛与明写楚军奋勇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映衬。
2、由徐志摩发起组织的文学社团是()。
- A:新月社
- B:创造社
- C:语丝社
- D:文学研究会
答 案:A
解 析:1923年春,徐志摩在北京办起俱乐部,他依据泰戈尔诗集《新月集》,将俱乐部命名为“新月”,新月社便由此得名。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也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主观题
1、找出一处运用比喻手法的语句,试分析其好处。
答 案:“——新鲜的乳液似的烟……”一句采用了比喻手法,作者通过将“烟”比作“乳液”,进一步描写了黎明时的田野景色。“乳液”是可看可感的,这一比喻把烟的清新、流动感、质感以及烟之美描绘的生动形象。
2、这段文字中所引用的淮南子的话属于什么性质的论据?
答 案:这段文字中所引用的淮南子的话属于理论论据。淮南子是伟大名人,以他的话为理论依据使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
填空题
1、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答 案:柳暗花明又一村
2、“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其中“艳羡”的意思是?
答 案:非常羡慕
解 析:出自梁启超的《论毅力》全句为:“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
译文:旁观者只是非常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总是因为某种缘故宠爱他;又认为我遭遇不顺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
写作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把弯路走直了,欣喜于找到捷径;有人把直路走弯了,惊喜于巧遇美景。
请以《捷径与美景》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答 案:请自行作答
2、题目:行百里者半九十要求:(1)以议论为主;
(2)不少于800字;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这是一个命题作文。“行百里者半九十”指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开始一半而已,是说离成功越近越不能松懈。弄清题目含义后,写作可就“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原因,如何做才能避免这种半途而废等方面展开。【经典事例】
1950年,弗洛伦丝?查德威克因成为第一个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而闻名于世。两年后,她从卡德林那岛出发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滩,想再创一项前无古人的纪录。那天,海面浓雾弥漫,海水冰冷刺骨。在游了漫长的16个小时之后,她的嘴唇已冻得发紫,全身精疲力尽。就在剩下最后一英里时,她的意志动摇了,强迫护卫把她拉上了随行的小艇。小艇瞬间到达了对岸,她看到海滩上欢呼等待的人群。到此时她才知道,她距成功只有短短的一英里!她仰天长叹,懊悔自己没能咬咬牙再坚持一下。
【名人名言】
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3.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梁启超
4.要做到坚韧不拔,最要紧的是坚持到底。——陀思妥耶夫斯基
简答题
1、阅读小说片段,回答问题:王三胜可是看出这老家伙有功夫,脑门亮,眼睛亮,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的闪着黑光。……
老头子的黑眼珠更深更小了,像两个香火头,随着面前的枪尖儿转,王三胜忽然觉得不舒服,那俩黑眼球似乎要把枪尖吸进去!
(1)作者是用什么描写手法来刻画孙老者形象的?
(2)这段文字突出描写孙老者的眼睛,并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句,这其中的含义是什么?
答 案:(1)肖像描写。 (2)在肖像描写中,作者善于用比喻。文中写孙老者的眼睛有三处,“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黑眼珠更深更小了,像两个香火头”,“那俩黑眼球似乎要把枪尖吸进去!”三个比喻突出地表现他眼睛的深、小、亮和有力、专注,这些比喻词表现了他爱艺如命的性格特征。
2、阅读作品片段,回答问题: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1)“年青的女郎”的比喻意义是什么?
(2)后四行诗揭示了诗人个人什么样的遭际?
(3)怎样理解这一节诗的寓意?
(4)作者借“炉中煤”来抒发内心的感受,这是什么表现方法?
答 案:(1)“年青的女郎”主要比喻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 (2)后四行诗揭示了诗人原本是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但在五四运动之前的旧中国遭埋没,无法报效祖国。这揭示了旧中国压制人才、窒息人生的现实,反映了诗人个人价值得不到实现的遭际。只有在五四运动之后,诗人才得以“重见天光”,他看到祖国经历了五四运动的革命洗礼后,将要焕发青春活力,将要涤荡这旧的国家,因而他感到自己也获得了新生。(3)在这节诗中,作者写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但一直被埋在地下,到今天才得以重见天光。诗中其实蕴涵两层含义:一是象征诗人的爱国感情长期埋藏在心底,直到今天才得以喷发;二是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在五四运动之后终于焕发了青春活力和生机。
(4)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