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3月3日专为备考2025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对第②段中的“由后以例前”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以前的来类推后来的。
- B:根据后来的来类推以前的。
- C:用以前的来规范后来的。
- D:用后来的来规范以前的。
答 案: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犀利、鉴诫、破釜沉舟、鸦雀无声
- B:劳碌、暮霭、毋庸赘言、寥寥无几
- C:搪突、煽动、流连忘返、面授机意
- D:挑剔、惋惜、苦思暝想、莞尔而笑
答 案:B
解 析:A“鉴诫”应为“鉴戒”;C“搪突”应为“唐突”;“面授机意”应为“面授机宜”;D“苦思暝想”应为“苦思冥想”。
3、对“人造金属”用途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造金属”制成的发电机,效率可从30%提高到98%。
- B:“人造金属”的超导功能将使有控热核聚变反应成为现实。
- C:“人造金属”电池可提供比常规电池高10倍的电力。
- D:“人造金属”可能直接成为红外摄像机的工作电源。
答 案:C
解 析:A项错误,文中说的是“用‘超导体’制造的发电机”。“人造金属”虽然使常温超导成为可能,但其本身不能等同于超导体。B项混淆了已然与未然,“人造金属”使控热核聚变反应成为可能,但目前并未实现。D项错误,“人造金属”不可以直接成为红外摄像机的工作电源,它需要红外热能的作用。
故本题正确答案是C。
主观题
1、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红缨。从审题的角度(要求以“红缨”为题作文)说,它对习作者有哪些要求?本文作者是怎样完成这些要求的?
答 案:此题可以用多种文体(如记叙文、诗歌、小说等)来写。作者选定的是说明文,这就要求对红缨作出比较详细的说明。文中先说明红缨的制作过程,后说明它的形状和用途,重点是后者,又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写,写得很动人。这样写,完全符合题目的要求。
2、本文结尾说到:“据说,这个年轻人现在还活在世上。”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答 案:这句话暗含着一条人生哲理:人只有在劳动中才会获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创造劳动成果的人就会获得永生。
3、把课文第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 案:古代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就有知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有了疑难问题却不肯向老师请教,那些存在的疑难问题,就始终得不到解决呵。生在我前边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应该跟他学并拜他为老师;生在我后头的人,他懂得道理,也可能比我早,我应当向他学习并拜他为老师。我跟他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所以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纪大小,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老师。
写作题
1、以“2008年北京奥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内容只要与该话题相关即可。
(2)注意思路开阔,要有作者的活动(真名用符号代替)。
答 案:请自行作答。
2、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以上古人对“大”与“小”关系的认识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答 案:作文略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写了世界上最短的一篇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机器人主动地去给来客开门……”
请你展开合理想象,围绕“机器人的时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字数在800以上。
(2)用故事的形式来表明你的看法。
(3)多角度地去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机器人的时代”有关,即为符合题意。
答 案:请自行作答。
简答题
1、“云霓”在文中有多重含义,请加以简要概括。
答 案:(1)“云霓”是指天空中的云彩,文章中是指大旱时多次出现带给人们希望最终被人们识破的云彩,也是全文线索。 (2)《云霓》是书及书中一幅画的名字,而本文是给书所写的序言。 (3)虽然云霓最终没给人们带来雨水,让人们空欢喜一场,也使人们抛掉了幻想,但云霓就像作者的创作一样,用美好的形态给在苦痛中挣扎的、几近绝望的人们唯一的希望、安慰和勉励。以此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也希望以反映民间生活来定位自己的创作。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