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中级)每日一练《个人贷款》3月3日专为备考2025年个人贷款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对于农户贷款,银行应建立至少两年一次的全面交叉核查制度。
答 案:对
解 析:农村金融机构贷后管理中应当着重排查防范假名、冒名、借名贷款,包括建立贷款本息独立对账制度、不定期重点检(抽)查制度以及至少两年一次的全面交叉核查制度。
2、业务操作中,监护人以未成年人名义申请贷款,并代其偿还的方式已成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潜在业务市场之一,目前多数银行开始积极推广此类业务
答 案:错
解 析:实践中,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以未成年人名义申请贷款,并代未成年人偿还贷款,因涉及诸多法律问题,银行对此类申请应当谨慎处理。
3、组合还款法使得借款人可以在贷款期限内将本金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采用不同还款方式。( )
答 案:错
解 析:组合还款法是一种将贷款本金分段偿还,根据资金的实际占用时间计算利息的还款方式,即根据借款人未来的收支情况,首先将整个贷款本金按比例分成若干偿还阶段,然后确定每个阶段的还款期限。 专家点拨还款期间,每个阶段约定偿还的本金在规定的年限中按等额本息的方式计算每月偿还额,未归还的本金部分按月计息.两部分相加即形成每月的还款金额。
单选题
1、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按照核定的( ),承担相应的房地产项目。
- A:资质等级
- B:资信等级
- C:税务登记
- D:会计报表
答 案:A
解 析: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产、专业技术人员和开发经营业绩等对备案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核定资质等级。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按照核定的资质等级,承担相应的房地产项目。
2、以下关于个人信用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商业银行个人信用卡透支主要用于消费领域,如需用于生产经营、投资等领域,需经银行特殊审批
- B:商业要行个人信用卡透支不得用于生产经营等非消费领域,服务“三农”的惠农信用卡除外
- C:商业银行个人信用卡可以用于消费,以及生产经营、投资等非消费领域
- D:所有的商业银行个人信用卡透支应当只用于消费领域,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投资等非消费领域
答 案:B
解 析:商业银行个人信用卡(不含服务"三农"的惠农信用卡)透支应当用于消费领域,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投资等非消费领域:个人贷款资金可按照规定将资金用于购房和生产经营,但不可用于投资领域。
3、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下列关于格式条款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合同订立方应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对方要求,对条款予以说明
- B:格式条款是指当事人为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 C: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时,应采用格式条款
- D:订立格式条款一方应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答 案:C
解 析:依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八条规定办理,即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多选题
1、关于贷款审查与审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贷款人应明确贷款审批权限,实行审贷分离,贷款审批人员分团队合作审批贷款
- B:贷款审查中,应重点关注调查人的尽职情况和借款人的偿还能力、诚信状况、担保情况、抵(质)押比率、风险程度等
- C:贷款人应根据审慎原则,完善授权管理制度,规范审批操作流程
- D:为维持审批政策的稳定性,加强相关贷款的管理,贷款人不应对审批政策进行调整
- E:贷款人应建立和完善借款人信用记录和评价体系
答 案:BCE
解 析:贷款审查应对贷款调查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准确性进行全面审查,重点关注调查人的尽职情况和借款人的偿还能力、诚信状况、担保情况、抵(质)押比率、风险程度等(B正确)。贷款人应根据重大经济形势变化、违约率明显上升等异常情况,对贷款审批环节进行评价分析,【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调整】审批政策(D错误),加强对相关贷款的管理。银行应根据审慎性原则,完善授权管理制度,规范审批操作流程(C正确),明确贷款审批权限,实行审贷分离和授权审批,确保贷款审批人员按照【授权独立】审批贷款(A错误)。贷款人应建立与完善借款人信用记录和评价体系(E正确)。
2、贷款人应在合同中与借款人约定,借款人出现()等情形时借款人应承担的违约责任和贷款人可采取的措施。
- A: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
- B:未按约定方式支用贷款资金
- C:未遵守承诺事项
- D:申贷文件信息失真
- E:突破约定的财务指标约束
答 案:ABCDE
3、贷后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以后所开展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
- A:监督贷款资金按用途使用
- B:对借款人账户进行监控
- C:强调借款合同的相关约定对贷后管理工作的指导性和约束性
- D:对贷款人账户进行监控
- E:明确贷款人按照监管要求进行贷后管理的法律责任
答 案:ABCE
解 析:贷后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以后所开展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①监督贷款资金按用途使用;②对借款人账户进行监控;③强调借款合同的相关约定对贷后管理工作的指导性和约束性;④明确贷款人按照监管要求进行贷后管理的法律责任。
主观题
1、张某今年45岁,是本市(非住房限购城市)某私企员工,每月税后工资收入为16000元,配偶为本市某中学教师,每月税后工资收入12000元。张某现在所居住的房子为其家庭唯一住房,目前在A银行尚有个人住房贷款余额90万元,每月需还款4500元。近期,张某为改善居住环境,想在市中心再购买一套120平米的二手住房,通过房产中介机构(不承担阶段性担保责任)与卖房人签订了二手房屋(普通租房)买卖合同,网签成交价为360万元,评估价值320万元,张某及其配偶征信还款记录良好,现张某向B银行提交二手房贷款申请,假定五年期以上贷款年基准利率4.80%,借款人年龄与贷款期限之和不超过70岁。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不考虑借款人年龄和债务收入比等情况下,张某实际至少缴纳首付款为()万元。
答 案:136万
解 析:在不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对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为不低于30%。张某购买二手住房是为改善居住环境,其所在城市为非限购城市,且第一套住房尚有90万元的贷款余额尚未结清,因此张某至少要交30%的首付款,最高可贷3200000×70%=224万元。因此张某实际需交首付款为360-224=136万元。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