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题库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广播电视编辑记者 → 2025年02月11日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2025年02月11日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2025/02/11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5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2月11日专为备考2025年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媒体刊登或播放学术活动上发表的学术演讲,属于合理使用,不需征得演讲者的同意()

答 案:错

2、为了使新闻报道更具说服力,可以对数据进行造假。()

答 案:错

3、毛泽东在指导《解放日报》改版时指出:“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

答 案:错

单选题

1、“舆论”是指()。

  • A:政党的主张
  • B:媒介的观点
  • C:社会集团的意志
  • D:民众的共同意见

答 案:D

解 析:舆论是公民在某时间与地点,对某行为公开表达的内容,基本趋于一致的信念、意见和态度的总和。舆论反映人心向背,虽然它对任何人都不发生强制作用,不能命令人们的行动,也不能规定人民的行为,但却能产生一种精神的、道义的力量,给人以压力。

2、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主要是()的领导,是对宣传党的思想观点、方针政策的领导。

  • A:组织上、人事上
  • B:法律上、道德上
  • C:思想上、政治上
  • D:理念上、观念上

答 案:C

解 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和精髓是党性原则,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上、政治上的领导,是对宣传党的思想观点、方针政策上的领导。

3、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将始终不渝走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A:互利共赢
  • B:互利互惠
  • C:和平发展
  • D:大国崛起

答 案:C

多选题

1、新闻从业者的四项职业修养主要是指:一是();二是();三是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修养;四是业务能力修养。

  • A:党性修养
  • B:思想修养
  • C:文字修养
  • D:政治修养

答 案:BD

解 析: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政治修养;②思想修养;③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修养;④业务能力修养。

2、新媒体具有()的特点。

  • A:分众性
  • B:互动性
  • C:复合性
  • D:排他性

答 案:ABC

解 析: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依托于数字化、网络化、平民化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网络,由专业信息网络机构主导,以各种数字化信息处理终端为输出装置,通过向大量用户大规模提供交互式信息和娱乐服务以获取经济利益的各种新型传媒形态的总称。具有分众性、互动性、即时性、海量性、复合性、共享性等特点。

3、电视的传播符号包括声音符号和视觉符号,其中,视觉符号又包括()等具体形式。

  • A:字幕
  • B:示意图和图表
  • C:照片与图片
  • D:影像

答 案:ABCD

解 析:电视的传播符号包括声音符号和视觉符号(图像符号),视觉符号的具体形式包括:①文字;②示意图和图表;③照片与图片;④影像。

主观题

1、对外宣传工作应该在坚持党性原则,遵循规律,同时与西方新闻理论划清界限。

答 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党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集中体现,是意识形态领域关乎舆论导向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灵魂和基石。无论时代如何变革、舆论传播环境如何变化,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党性原则都不能丢、不能忘,决不能有丝毫含糊、偏离和动摇。如果我们在党性原则上不坚定,在工作中就容易犯错,就会有丢掉宣传舆论主阵地、失去舆论工作主动权的危险。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保持高度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在大风大浪面前立场坚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上都符合党的要求,更好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对外宣传工作应该坚持党性原则,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但是并不等同于要与西方的新闻理论划清界限,新闻工作者应当保持理性的社会心态,通过客观真实全面准确的报道、依靠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揭露假丑恶,颂扬真善美,同时对于西方新闻理论,不是一味地抵触,而是应当采取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心态,为中国的新闻事业添砖加瓦。

2、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包括。

答 案:1、政治修养;2、思想修养;3、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修养;4、业务能力修养。

3、自由是天赋人权,新闻自由作为其中的一种,应该是绝对的,抽象的,不受任何控制。

答 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自由是具体的,相对的,并且要受到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闻自由是一个阶级范畴。新闻自由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阶级社会里,只有一定阶级的新闻自由,没有超阶级的、绝对的新闻自由。一个阶级的新闻自由,总是建立在剥夺另一个阶级的新闻自由的基础之上的。一个阶级的新闻自由,是以另一个阶级的不自由、丧失自由为条件的。
(2)新闻自由是一个历史范畴。新闻自由的提出和发展都是历史的产物,它存在于一定的历史阶段,而不是永恒的东西。新闻自由的历史发展过程总是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密切联系。新闻自由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新闻统制的斗争中提出来的。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新闻统制中接过这面战旗并写上无产阶级的要求。到了共产主义,阶级和阶级差别消亡了,人人都能享有最充分的新闻自由,到那时,民主越完全,它也就越迅速地成为不需要的东西,越迅速地自行消亡。
(3)新闻自由是一个政治范畴。和别的自由、民主一样,新闻自由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在一定历史时期和斗争阶段,新闻自由是努力争取的一个目标,各个阶级都把它写入自己的斗争纲领之中。但是归根结底,新闻自由并不是最终目的,而仅仅是一种手段。新闻自由就成了争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一个武器、一个阶梯。新闻自由对于每个公民而言,都是极为可贵的基本权利。
(4)新闻自由始终与责任义务相伴。对于新闻媒体、新闻从业者来说,追求新闻自由,就意味着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样的自由才是正当的自由。不负责任的自由,是无限制的自由,就会导致对新闻自由的滥用。

论述题

1、广播作为最早出现的电子媒体,曾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可是随着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广播媒体遇到了强大的挑战。有人认为广播已经沦为一种“弱势传媒”,即将会退出历史的舞台。也有人认为广播媒体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掘,广播悠长的历史也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魅力,广播事业仍会有复兴繁荣的一天。请你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评论。

答 案:根据CTR媒介智讯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广播媒介广告刊例花费数据显示,广播和电视媒体成为传统媒体的两大增长点,广播广告时长与刊例花费双回升,新闻资讯、财经类频率的广告时长有所增长。广播作为传统媒体,公信力仍然是在当下海量的媒体市场中的核心优势之一,广播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魅力,广播事业结合当下时代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仍会有复兴繁荣的一天。(1)广播最大的特点是依靠声音传播,最终诉诸受众的听觉,它的传播优势主要在于:
①迅速及时。时效是新闻的基本特征,恰恰在时效方面,广播具有其他传播媒介所不具有的优势,电视虽然也可以现场直播并发送图像,但是在现实操作中由于电视节目制作的成本比较大,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在速度上没有广播有优势。
②覆盖面广。广播通过无线电波传播,不受地理空间的限制,电波所及,都可以接收到广播的节目。电视媒介的接收设备成本相对比较高,而且容易受干扰,偏远地区往往效果不很理想。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广播的这一优势更加明显。
③伴随收听。广播听众可以一心两用,听众收听广播的时候可以一边忙自己的事情一边听广播的节目,十分的自由和方便,广播可以占用听众日常很多时间,这个特点十分地得天独厚。
④声情并茂,广播所运用的声音符号可以用来传递情感,而且可以用声音塑造形象,用声音传递信息而非情感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可以增强受众想象力。
(2)根据这些传播特点,可以展望广播发展的前景战略:
①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广播应该重点抓住汽车这一载体,大力推行交通广播。
②广播媒体应不断研究受众,定位要更加细化。针对小众分众群体将节目细化精做。
③坚持广播的本土化和娱乐化相结合。
④借助网络来完善服务节目的运作,继热线电话、双向交流的广播节目之后,强化互动节目。
⑤抓住都市广播受众群体,抓住受众的地区、城市认同感做节目。
⑥运用广播整体低成本战略挑战其他媒体。
⑦在技术方面不能亦步亦趋,跟在别人后面,而是要高起点进入,先行抢占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卫星技术三大制高点。

2、论述广播电视在抗震救灾报道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成功实践。

答 案:(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报道的要求
在抗震救灾报道中,要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坚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真实;保持冷静清醒的政治头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3)抗震救灾报道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成功实践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新闻媒体第一时间做出积极反应,在新闻报道工作中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体要求。
①政治上,紧密配合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宣传中央关于抗震救灾的方针政策、路线措施。
②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针,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及时地报道地震灾情、抢险工作进展及灾后重建工作。
③组织作风上,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纪律,坚持发扬不怕艰苦、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精神,第一时间将抗震救灾各项信息传达给全国人民,为抢险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取得了抗震救灾报道工作的伟大胜利。

3、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否可以协调,结合最近几年的广播电视现象,论述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

答 案:随着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新闻传媒在全社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现空前高涨,随着公众认识和观念的不断提升,新闻传媒的后续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对此,必须认真分析新闻传媒行业生存、繁荣和发展的紧密关系,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实现对于公众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引导,发挥媒体宣传作用,稳定社会发展,进一步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可以协调,两者的协调可从以下几点开展:(1)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的,强调和突出社会效益,为革命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服务。
(2)社会效益优先,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只有如此,才能做到三贴近,从而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
(3)社会效益优先,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
(4)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属于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创造物质财富,满足人民需要。精神和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5)提高经济效益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和壮大的客观需要。要遵循新闻媒体的内在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重视经济规律,改善和加强经营工作。
(6)科学处理两个效益的矛盾。以湖南电视台为例,近年来,湖南卫视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坚持守正创新、坚守党媒属性,做到“党媒姓党,绝对忠诚”,新近推出的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特别节目《青春在大地》对艺术地诠释重大主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对电视节目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到“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进行了成功实践。《青春在大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三小”映衬“三大”,在节目的人物定位、叙事结构、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是一部叫好又叫座,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匠心之作。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