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题库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碳排放管理员 → 2025年01月31日碳排放管理员每日一练《碳排放核查员》

2025年01月31日碳排放管理员每日一练《碳排放核查员》

2025/01/31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5年碳排放管理员每日一练《碳排放核查员》1月31日专为备考2025年碳排放核查员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气候变化是由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

答 案:错

2、联系活动水平数据与碳排放量的计算因子称为排放因子

答 案:对

3、强制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多出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强化品牌建设、扩大社会效益等非履约目标。

答 案:错

4、现场核查工作应以首次会议开始, 并以末次会议结束, 在末次会议上, 核查组应总结本次现场核查发现。

答 案:对

解 析:现场核查工作应以首次会议开始, 并以末次会议结束。
在首次会议上, 核查组向组织介绍本次现场核查的工作范围、 核查准则、 保证等级、 实质性偏差、核查方法、 核查组成员和核查流程等。 第二阶段现场核查的首次会议, 核查组还应总结第一阶段现
场核查的发现事项。 此外, 组织应介绍其指定的现场核查的温室气体小组和负责人, 以便双方进行有效沟通。
在末次会议上, 核查组应总结本次现场核查发现。

单选题

1、()是我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定的第一个低碳经济案例研究试点的城市。

  • A:上海市
  • B:北京市
  • C:吉林市
  • D:昆明市

答 案:C

2、在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相关政府机构设定其经济体中一个或多个行业的排放总量(总量),并发放一定数量的可交易配额,但可交易配额总 量不得超过排放总量,这是碳排放交易体系的()。

  • A:基本原则
  • B:工作原则
  • C:基本宗旨
  • D:工作原理

答 案:D

3、氧化亚氮(N2O)的全球增温潜值(GWP)是?()

  • A:1
  • B:25
  • C:298
  • D:22800

答 案:C

4、碳排放的核算原则包括()。

  • A:完整性、准确性、透明性
  • B:准确性、完整性、公开性
  • C:准确性、透明性、公平性
  • D:完整性、透明性、精准性

答 案:A

多选题

1、工业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应遵守以下哪些基本原则:

  • A:相关性
  • B:完整性
  • C:—致性
  • D:准确性
  • E:透明性

答 案:ABCDE

2、以下哪几个标准适用于组织GHG排放的量化?()

  • A:ISO14064-1
  • B:ISO14064-2
  • C:ISO14064-3
  • D:SZDB/Z69—2012《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规范及指南》

答 案:AD

3、核算边界包括()。

  • A:地理边界包括会展活动举办场地的地理范围以及参加会展人员往返差旅活动涉及的地理范围
  • B:时间范围包括会展活动的筹备、实施和收尾阶段
  • C:设施边界包括为会展活动举办场地服务的固定设施(如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等)与移动设施
  • D:排放源类型包括会展活动举办场地固定设施和会展活动举办过程中移动设施燃料燃烧排放、会展活动举办场地外购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会展活动参会人员往返交通和住宿产生的排放。

答 案:ABCD

4、目前, 化石能源发电部门的关键减排技术有

  • A: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
  • B:孰料烧结技术
  • C:超临界技术和超临界机组技术
  • D:循环流化床技术

答 案:ACD

主观题

1、事故火炬气体成分如何获取?

答 案:有实测条件的企业应采用实测数据,没有实测条件的企业可根据事故气体来源估算主要成分及含量,并在报告中说明估算理由。

2、石油天然气等十四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与即将发布的两个国家标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要求铝冶炼企业镁冶炼企业》是什么关系?

答 案:上述两个即将发布的国家标准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3年10月印发的《中国电解铝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和《中国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升级版,分别适用于铝冶炼(国民经济行业代码3216)和镁冶炼(国民经济行业代码3217),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中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两个子行业。本指南则适用于除铝冶炼和镁冶炼之外的其它所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企业(国民经济行业代码以32开头)。三个指南全面覆盖了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

3、制冷设备制造企业无异地使用制冷剂如何计算制冷剂泄漏量?

答 案:相当于期初库存与期末库存与异地使用前后容器中的量一致,泄漏量为填充次数乘以排放因子。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