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题库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 → 2025年01月16日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2025年01月16日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2025/01/16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5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1月16日专为备考2025年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内在素质: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在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情操,审美趣味,价值取向,学识修美,性格特征等内在素养。

答 案:对

2、在音高、音量比较自然和“宽窄”适度的情况下,发出的实声的a或i得长音。

答 案:对

3、调值:高平调,中升调,降升调,降调,按五度标记法应读为:52,25,214,51?( )

答 案:错

单选题

1、广播新闻中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是()。

  • A:为思想而写
  • B:为说而写
  • C:为看而写
  • D:为听而写

答 案:D

解 析:广播新闻中解说词通常起到叙述事实、说明音响、补充音响、概括提示音响,连缀音响组成报道的作用。在节目中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写解说词的时候要兼顾音响内容,解说要合理安排、结构音响,解说与音响要和谐统一。音响报道要充分发挥音响的作用,用音响直接表达报道的主题。文字要对音响做必要的说明和补充。凡能用音响表现的,就不要用文字,凡是音响已经表达清楚的,文字就不要再重复。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和()。

  • A: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
  • B: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 C: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
  • D: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

答 案:B

解 析: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得以贯彻和实现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可以确定为以下两点:①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3、情景再现要求()。

  • A:以情为主,情景要交融
  • B:以景为主,情景要交融
  • C:情与景不可兼得,有一即可
  • D:情与景要并驾齐驱,完全等同

答 案:A

解 析:把过去了的事件重演一遍,景物描写或环境渲染同感情的抒发紧密结合,浑然一体。要求以情为主,情景要交融。故选A.

多选题

1、()我国对外宣传工作要坚持的方针。

  • A:以正面宣传为主
  • B:以事实为主
  • C:以我为主
  • D:以迎合对象国受众为主
  • E:以引导对象国受众为主

答 案:ABC

2、关于事实和新闻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 A:事实是本源,新闻是派生的
  • B:事实在先,新闻在后
  • C: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
  • D: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

答 案:ABCD

解 析: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的内容和形式都离不开事实。从内容来说,新闻是必须以事实为根据的真实信息;从形式来说,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有了事实的发生、变动,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新闻是通过真实地报道事实来完成自己使命的。与事实相比,新闻是派生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明确这一理论观点,正确处理新闻报道中事实和思想观点之间的关系,是对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要求。

3、关于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阐述,正确的是()。

  • A:树立一体化发展观念
  • B:强化互联网思维
  • C:增强借力发展意识
  • D:遵循新闻传播规律

答 案:ABCD

解 析: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形成适应融合发展的新观念新认识,包括:①树立一体化发展观念;②强化互联网思维;③增强借力发展意识;④发扬攻坚破难精神。同时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坚持正确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统筹协调、坚持创新发展、坚持一体化发展、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

主观题

1、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应遵循媒体传播特点,越口语越好。

答 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其语言表达应明白通畅,易于接收接受,使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因此,通俗易懂是广播电视新闻语言的基础要求。
但是,表达的通俗易懂要避免语言表达简单化与庸俗化,尤其是新闻语言,面向大众传播,应该力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明确、规范,信息传达要完整、清晰,而过度口语化可能导致表述的随意,影响准确性。
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
(1)易于接收接受。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特点要求受众的思维紧紧跟随,容不得细细揣摩,同时广播电视受众在文化、年龄上是多层次的,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内容和语言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
(2)可听性。广播电视要求受众用听觉器官捕捉语音、语义,因此要让受众听得见、听得懂,要求入耳和入脑,便于耳听接收。
(3)准确性。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要求真实准确,新闻报道对象要确有其事,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过程细节、引语、资料等都应是准确的。
(4)完整性。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信息应相对完整。
(5)通俗性。要把深刻的思想、复杂的问题等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清楚。注意通俗化不等于简单化、庸俗化。

2、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

答 案:这种说法是片面的。(1)“无冕之王”概述
“无冕之王”的说法最初出自英国报人托马斯?巴恩斯担任《泰晤士报》主编的时期。当时该报的影响力直线上升,大大提高了新闻从业者的社会地位;新闻从业者就像是“第四等级”“第四种力量”,具有极大的独立性、极强的话语权,可以批评政府、强势集团而不受到制约;虽然不是什么真正的“王”,却具有“王”的自由与权威。“无冕之王”的说法不胫而走,成为新闻史上的一个专用名词,特指某一时期西方社会对新闻记者的一种别称。
(2)“无冕之王”言过其实
从强调记者的地位和作用的角度,基于彰显记者的新闻理想的诉求,称呼记者为“无冕之王”是正确的。记者的使命是揭露真相,保证新闻事件的客观、真实、准确,保证公正的知情权利。一个好记者,能不避艰险、不畏权贵、不贪图金钱,用他手中的笔揭露丑恶、维护正义,那么这便不愧之为无冕之王。但从新闻法规的角度看,新闻从业人员应该认识到,所谓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其实有些言过其实,而且过于推崇这一说法,容易让记者疏于自律。当有些记者与自己的事业、金钱挂钩以后,很容易产生一些假新闻和二手资源,急功近利的现象不断出现,忽略了新闻真实与及时的品质,于是出现了偷拍、胡编乱造甚至假公济私、损人利己、坑蒙拐骗等所有这些违背了作为记者的宗旨和良知,是所有坚持正义的记者所不齿的行为,这就有愧于“无冕之王”的称号。
(3)如何成为“无冕之王”
新闻记者的使命,就是对党忠诚、对人民挚爱,对正义呼唤、对理想不懈追求的一种心理体验。就是执一支笔,站在心灵与社会之间,重复着夸父逐日的激情。有了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就会对党的新闻事业忠贞不渝、一往无前;对新闻工作不懈努力,孜孜以求;对邪恶势力充满仇恨,扶正祛邪;对真善美的东西无比热爱,把党和人民的利益视作高于一切,乃至顽强拼搏、舍生忘死地为真理和正义勇于献身。新闻从业人员应该有清醒的头脑,听党指挥,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行使自己职权的同时,还要懂法依法,严格遵循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承担社会责任,
履行基本义务。

3、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案:我们的党在①思想上,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针,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②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③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④原则问题上,旗帜鲜地宣传党中央的思想和主张,对那些一时难以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群众,要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说理进行疏导和教育。

论述题

1、请谈谈新闻工作者三贴近和三深入的关系。

答 案:(1)“三贴近”原则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新闻宣传要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三贴近”入手,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这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新闻工作者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
“三贴近”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贴近实际,就是坚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中心任务,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关注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使宣传思想工作充满生活色彩,富于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群众,把握群众脉搏,了解群众愿望,说群众想说的话、想听的话,使宣传思想工作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2)“三深入”原则
“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一个基本观点。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的。“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毛泽东强调,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泽东号召,“中国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3)“三贴近”和“三深入”的关系
目前,新闻战线推行的“三深入”活动,实际就是践行“三贴近”的具体表现,是新闻工作者通过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接地气、长灵气、出生气的一个过程,也是记者感受时代脉动、吮吸生活醇香、倾听群众心声的极佳途径。
“三贴近”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本质和核心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三贴近”的实际就是根基,生活就是源泉,群众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推进“三贴近”的发展,求得“三深入”的实效。实践“三贴近”的关键在于“三深入”,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以“三深入”推动“三贴近”,以“三深入”求得“三贴近”。

2、如何治理当前存在的新闻失实现象。

答 案:“真实性作为新闻的基本属性,是由新闻自身的规律所决定的,是广大受众的要求,也是报纸、电台、电视、网络、通讯社等媒体取信于民的生命所系。”而网络虚假新闻的增多扰乱了新闻秩序,使得大众失去了对媒体原有的尊重和信任,对社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抵制虚假报道,从根本上杜绝网络虚假新闻的滋生蔓延,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已成为促进新媒体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在这方面主流媒体要勇于肩负使命,率先垂范,成为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中流舐柱。(1)党报等主流媒体主办的新媒体要设立并强化“新闻把关者”角色,对未经核实的网络新闻不“背书”,不转载。新媒体也要像传统纸媒一样设立编辑部或总编室,抽调精兵强将充当“新闻把关者”角色,加强对新闻的编辑审核。在转载、引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新闻时,应加强实地核查与证明,决不能简单地复制粘贴。如距离太远无法派出记者实地采访,至少应同当地宣传部门联系,通过电话等采访相关当事人或事件目击者,核实新闻事件是否存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等新闻要素是否真实。如发现相关新闻虚假,则应及时出面澄清,使虚假新闻无法进一步传播和蔓延,将不良社会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2)要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规范新媒体经营与新闻传播之间的关系。有人说,现在是资本为王的资本媒体、商业媒体时代,也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再提出党管媒体意义不大;还有人说,坚持党管媒体,主要是针对党和政府主办的重点媒体而言,对其他媒体并不适用。我们认为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一直以来,新媒体出现了较多的虚假新闻,同某些新媒体把盈利放在第一位,把媒体的社会责任放在第二位的经营方针是分不开的。笔者认为,在坚持党管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上,新媒体没有例外。就新媒体而言,不仅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
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最好的办法就是依法治“网”,即通过政策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有关部门应抓紧实施对互联网的立法管理,对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造假、传谣和转发虚假新闻者进行严肃处理和处罚。“要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要通过依法治“网”,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为真实新闻的传播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3)在新媒体时代,仍要强调脚底板下出新闻。对于媒体从业人员,要坚持去一线、走基层,靠脚力、眼力、笔力写出真实精彩的新闻。应该指出,互联网对获取新闻线索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本身就是大众媒介,各门户网站的新闻报道可以成为线索的来源;另一方面,网上论坛、博客发布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是鲜活的新闻素材。”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互联网获取信息的便捷快速也让不少媒体人开始变懒了,习惯从网上复制、粘贴,稍加编辑,甚至原封不动在自家的媒体上发布。由于信息量的增长,记者在筛选、编辑新闻时随意性加大,往往导致把材料中不严谨不科学的内容也原封不动地挂到网上,为虚假新闻的产生与迅速扩散埋下了隐患。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媒体从业人员,更要深入一线采访,获取第一手新闻素材,这样才能避免以讹传讹地传播虚假新闻。

3、论述广播电视在抗震救灾报道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成功实践。

答 案:(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报道的要求
在抗震救灾报道中,要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坚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真实;保持冷静清醒的政治头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3)抗震救灾报道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成功实践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新闻媒体第一时间做出积极反应,在新闻报道工作中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体要求。
①政治上,紧密配合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宣传中央关于抗震救灾的方针政策、路线措施。
②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针,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及时地报道地震灾情、抢险工作进展及灾后重建工作。
③组织作风上,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纪律,坚持发扬不怕艰苦、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精神,第一时间将抗震救灾各项信息传达给全国人民,为抢险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取得了抗震救灾报道工作的伟大胜利。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