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三级》1月1日专为备考2025年三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7建议每人每天饮水量为1500ml。()
答 案:错
解 析:《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7》建议每人每天饮水量为1200ml。
2、构成比简称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
答 案:错
解 析:构成比不能简称比,比是另一个概念相对比的简称。构成比是表示事物内部组成比重,用百分数表示。
3、尿液保存时加入化学防腐剂的唯一作用是抑制细菌生长。()
答 案:错
解 析:尿液保存时加入化学防腐剂的作用有两方面,包括抑制细菌生长和维持酸性。
4、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和预防先天畸形,孕晚期孕妇维生素A的RNI和UL均高于未孕期。()
答 案:错
解 析:《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孕中、晚期维生素A的RNI为900μg/日,UL为2400μg/日。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居民维生素A膳食参考摄入量为800μgRE/日,UL为3000μgRE/日。
单选题
1、人类最理想、最经济的热能来源是( )。
- A:动物蛋白
- B:薯类淀粉
- C:动物脂肪
- D:谷类淀粉
答 案:D
2、皮褶厚度测量点一般在皮褶提起点()处。
- A:下方1cm
- B:下方2cm
- C:上方2cm
- D:上方1cm
答 案:A
解 析:皮褶厚度测量时,右手握皮褶计,在皮褶提起点的下方1cm处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
3、营养教育的特点是( )。
- A:仅传播营养知识
- B:改善个体的膳食行为
- C:多途径,低成本,覆盖面广
- D:仅针对临床病人开展的教育
答 案:C
4、下列资料属于分类变量资料的是()。
- A:性别
- B:身高
- C:贫穷富裕程度
- D:年龄
答 案:A
解 析:分类变量亦称定性变量,一般无度量衡单位。分类变量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进行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数所得的资料,如性别,人群血型的A、B、O、AB等。
多选题
1、可能引起孕期母体贫血的营养因素有( )
- A:维生素C不足
- B:铁的吸收利用率低
- C:维生素B12摄入不足
- D:叶酸摄入不足
答 案:ABCD
2、下列对初乳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
- A:初乳是产后7天内分泌的乳汁
- B:初乳含有丰富的抗病物质
- C:初乳中蛋白质含量远高于成熟乳
- D:初乳中脂肪含量远高于成熟乳
- E:初乳中乳糖含量远高于成熟乳
答 案:ABC
3、婴幼儿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病有( )
- A:佝偻病
- B:缺铁性贫血
- C:维生素A缺乏
- D:锌缺乏症
答 案:ABD
4、下列对婴幼儿头围和胸围叙述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均可取坐位或仰卧位
- B:出生时头围比胸围小1~2cm
- C:1岁左右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
- D:反映婴幼儿体格横向发育情况的指标
- E:胸围赶上头围的时间与小儿营养无关
答 案:CD
简答题
1、下面是公共营养师采用对某机关食堂2007年11月15日一天的情况进行的膳食调查后填写的食物量登记表。
(1)计算11月15日就餐人日数。
(2)计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
答 案:(1)早餐餐次比=43200÷(43200+76800+28800)=29.03%; 中餐餐次比=76800÷(43200+76800+28800)=51.61%; 晚餐餐次比=28800÷(43200+76800+28800)=19.36%; 就餐人日数=60×29.03%+80×51.61%+45×19.36%=67人日。 (2)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kcal)=实际消耗量÷总人日数=(43200+76800+28800)÷67=2220.9kcal。
2、案例描述:在进行体格测量时,调查员用钢卷尺测量了一位20岁学生的身高,所测数据为175cm,用体重计测得其体重90kg,腰围98cm,臀围101cm。体检发现在60mm范围内出血点达10个,其余检查未发现异常。在测量腰围时,调查员按下列步骤进行测量:被测者自然站立,低头含胸,测量者选择被测量者腰部最粗部位作为测量点,将钢卷尺绕腰一周,在吸气末呼气初开始读数,并记录读数。请根据上述情景描述回答以下问题。在进行所有体格测量时,有无不正确之处,请加以说明。
答 案:(1)腰围1)应有2人配合进行测量。2)站姿不对,应平视前方,不含胸。3)部位不对,应为肋下缘最底部与髂前上嵴最高点的连线中点处。4)测量时间不对,应在呼气末吸气未开始时测量。5)不应选用钢卷尺,而是无伸缩性的卷尺。(2)身高。身高不应用钢卷尺测量,而应用身高计(身高坐高计)测量。(3)臀围。不应用钢卷尺,而应用无伸缩性卷尺。
3、下面是公共营养师采用对某机关食堂2007年11月15日一天的情况进行的膳食调查后填写的食物量登记表。
计算11月15日就餐人日数。
答 案:早餐餐次比=43200÷(43200+76800+28800)=29.03%;中餐餐次比=76800÷(43200+76800+28800)=51.61%;晚餐餐次比=28800÷(43200+76800+28800)=19.36%;就餐人日数=60×29.03%+80×51.61%+45×19.36%=67人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