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12月23日专为备考2024年三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认识一领悟疗法”的创立者是()
- A:郭念锋
- B:许又新
- C:钟友彬
- D:丁瓒
答 案:C
解 析:钟友彬提出“中国的精神分析”和“认识一领悟疗法”(即中国的精神分析疗法)很有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2、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 )。
- A:必须遵循的命令要求
- B:应该积极履行的行为规范
- C:衡量绩效的核心标准
- D:决定前途命运的唯一要素
答 案:B
解 析: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3、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是()。
- A:近因效应
- B:首因效应
- C:光环效应
- D:刻板效应
答 案:B
解 析: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而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信息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第一印象一经建立,对其后来的信息的组织、理解有较强的定向作用,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根据第一印象完成的。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是指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即所谓的“爱屋及鸟”。刻板印象是指人们通过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物较为固定的看法。
4、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Rotter)于20世纪50、60年代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被称为()。
- A:罗特理论
- B:三维理论
- C:控制点理论
- D:控制群理论
答 案:C
5、以下不属于双重关系的是()。
- A:咨询师与外籍来访者
- B:咨询师为朋友咨询
- C:咨询师与来访者做生意
- D:咨询师为自己的学生咨询
答 案:A
6、以50为平均数,以10为标准差来表示的标准分数为( )。
- A:离差智商
- B:T分数
- C:标准分数
- D:Z分数
答 案:B
解 析:T分数是以50为平均数,以10为标准差来表示的。离差智商以100为平均数,一般是以15为标准差。标准分数可以用来表示某一分数与平均数之差是标准差的几倍。 Z分数是转换后的标准分数。
7、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
- A:冯特和铁钦纳
- B:杜威和安吉尔
- C:华生
- D:维特海默、科勒和考夫卡
答 案:C
8、“祸不单行”可以用来形容:
- A:单一性压力
- B:同时性叠加压力
- C:破坏性压力
- D:继时性叠加压力
答 案:D
多选题
1、需要()
- 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 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 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 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答 案:AC
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2、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
- A:重测信度
- B:内部一致性信度
- C:复本信度
- D:评分者信度
答 案:ABCD
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3、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
- A:灾难症候群
- B:兴奋性行为
- C:破坏性行为
- D:创伤后应激障碍
答 案:AD
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4、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为()。
- A:主体性焦虑
- B:客体性焦虑
- C:神经症性焦虑
- D:道德性焦虑
答 案:BCD
解 析:弗洛伊德对焦虑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按焦虑的不同来源,他将其分为三类:客体性焦虑,又分为原发的客体性焦虑和继发的客体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人们体验到的焦虑是意识到自己的本能冲动有可能导致某种危险,焦虑的来源在于潜意识的本我;道德性焦虑,这种焦虑是自我对罪恶感和羞耻感的体验,其产生的原因是自我意识到来自良心惩戒的危险,道德性焦虑是对超我的恐惧。
5、要保证测验具有较高效度,测验本身的因素要做到()。
- A:测验材料必须对整个内容具有代表性
- B:测题难度要适中,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 C:测验长度要恰当,测题的排列应先易后难
- D:测题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容易引起误差的题型(如是非题)
答 案:ABCD
解 析:要保证测验具有较高效度,要做好以下几点:①测验材料必须对整个内容具有代表性;②测题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容易引起误差的题型(如是非题);③测题难度要适中,具有较高的区分度;④测验长度要恰当,即要有一定的测题量;⑤测题的排列按先易后难顺序。
6、第二逆反期的表现包括()
- A:观念上的碰撞
- B:追求独立自主
- C:经济上的自主
- D:追求平等的社会地位
答 案:ABD
解 析:第二逆反期出现在小学末期至初中阶段的10~11岁至15~16岁。表现: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观念上的碰撞。
7、使用面质技术时应该注意()。
- A:要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
- B:避免个人发泄
- C: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
- D:避免无情攻击
答 案:BCD
解 析: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