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三级》12月19日专为备考2024年三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支链淀粉含量的增多会使GI值降低。()
答 案:错
解 析:支链淀粉含量的增多,才会使GI值升高,因为容易消化。
2、为了使调查结果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真实性,最好在不同的季节分次进行调查,一般每年应进行4次,至少应在春夏季和秋冬季各进行一次。()
答 案:错
解 析:为了使调查结果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至少应在春冬季和夏秋季各进行一次。
3、消化是指食物在物理或化学因素下,由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
答 案:对
4、营养成分的标识是指对食品中各种营养素的名称、含量和功能所做出的描述。()
答 案:错
解 析:营养成分的标识是指对食品中各种营养素的名称、含量所做出的描述。
单选题
1、谷类中第一限制氨基酸是哪一种( )。
- A:蛋氨酸
- B:赖氨酸
- C:色氨酸
- D:苏氨酸
答 案:B
2、学龄前儿童脂肪供能比以( )为最佳。
- A:30%~35%
- B:35%~40%
- C:45%~50%
- D:25%~30%
答 案:A
解 析:学龄前儿童膳食中脂肪应占总能量的:30%~35%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学龄前儿童的膳食结构与成人是有所不同的。由于他们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大量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来支持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在这个阶段,合理的膳食安排对于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都非常重要。
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它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一部分能量。在学龄前儿童的膳食中,脂肪的供能比例通常占总能量的30%~35%。这个比例高于成人,因为儿童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支持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3、健康档案的内容中问题描述是将每一个问题依序号顺序逐一以“S—O—A—P”的形式进行描述,其中字母A代表()。
- A:主观资料
- B:评估
- C:客观资料
- D:计划
答 案:B
解 析:S代表病人的主观资料;O代表客观资料;A代表评估;P代表计划。
4、在进行24h回顾法调查时()调查在外就餐的食物及摄入量。
- A:需要
- B:不需要
- C:都可以
- D:视被调查者的记忆情况而定
答 案:A
解 析:在进行24h回顾法调查时需要调查在外就餐的食物及摄入量,否则无法获得个人全部的食物摄入量数据。
多选题
1、下列关于膳食史法说法正确的是()。
- A:采用膳食史法可更加全面地了解居民膳食的摄入情况
- B:可以进行具有代表性膳食模式的调查
- C:不影响被调查者的膳食习惯和进餐方式
- D:可适用于大样本量的调查,费用低,使用人力低
- E:膳食史法调查可以将调查表发给调查对象自己填写,对调查员的要求不高
答 案:ABCD
2、数据库的主要特点有()。
- A:实现数据共享
- B:减少数据的冗余度
- C:数据间相互影响
- D:数据实现集中控制
- E:数据一致性和不可维护性
答 案:ABD
3、锌的良好来源是()
- A:花生
- B:动物内脏
- C:红色肉
- D:海产品
- E:谷类胚芽
答 案:ABCDE
解 析: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等都是锌的良好来源,干果类、谷类胚芽、麦麸、花生和花生酱也富含锌
4、食品变质的鉴定指标一般是从哪几方面确定( )。
- A:感官
- B:物理
- C:化学
- D:微生物
- E:腐败变质的程度
答 案:ABCD
简答题
1、下面是公共营养师采用对某机关食堂2007年11月15日一天的情况进行的膳食调查后填写的食物量登记表。
(1)计算11月15日就餐人日数。
(2)计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
答 案:(1)早餐餐次比=43200÷(43200+76800+28800)=29.03%; 中餐餐次比=76800÷(43200+76800+28800)=51.61%; 晚餐餐次比=28800÷(43200+76800+28800)=19.36%; 就餐人日数=60×29.03%+80×51.61%+45×19.36%=67人日。 (2)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kcal)=实际消耗量÷总人日数=(43200+76800+28800)÷67=2220.9kcal。
2、请简述专项调查表编制的基本原则。
答 案:(1)相关性。即表格中所有的问题都应与调查研究的主题有关,否则会产生大量的无效信息,干扰对调查结果的分析。(2)客观性。即所有的问题都不允许带有调查者的某种主观倾向和暗示,应能够让被调查者做出真实的回答。(3)适宜性。即表格所设计的问题的内容、用语均能为被调查者接受和理解,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来提问,要通俗易懂。
(4)全面性。即表格问题的设计应完全对应于研究框架,各个变量的选择准确且无缺失,所有需要在调查中了解的信息都要在调查表中反映出来。同时,在封闭性问题中给出的答案应包括所有的可能回答。
(5)设计合理性。表格中一个问题转到另一个问题时,应注意逻辑关系。询问的问题应从一般到个别、从容易到困难。
(6)可比性。如果想将本调查与其他调查结果相比较,应该考虑其他调查中提出的问题是否与表格中的问题相呼应。
3、回顾法、记账法、称重法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应用范围是什么?
答 案:(1)回顾法:24h回顾法是通过询问被调查对象过去24h实际的膳食情况,对其食物摄入量进行计算和评价的一种方法。①优点。所用时间短、应答者不需要较高文化,能得到个体的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便于与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这种膳食调查结果对于人群营养状况的原因分析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②缺点。应答者的回顾依赖于短期记忆,对调查者要严格培训,不然调查者之间的差别很难标准化。
③24h回顾法可用于家庭中个体的食物消耗状况调查,也适用于描述不同人群个体的食物摄入情况,包括一些散居的特殊人群调查。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选用3天连续调查方法。最典型的方法是使用开放式调查表进行面对面的询问。
(2)记账法:记账调查法是根据伙食账目来获得被调查对象的膳食情况,从而得到在一定期限内的各种食物消耗总量和就餐者的人日数,计算出平均每人每日的食物消耗量,再按照食物成分表计算这些食物所供给的能量和营养素数量。
①优点。操作较简单,费用低,所需人力少,适用于大样本膳食调查,且易于为膳食管理人员掌握,使调查单位能定期地自行调查计算,并可作为改进膳食质量的参考。与其他方法相比较,不但可以调查长时期的膳食,而且适合于进行全年不同季节的调查。
②缺点。记账法的调查结果只能得到全家或集体中人均的膳食摄入量,难以分析个体膳食摄入情况。
③记账调查法适合于家庭调查,也适合于托幼机关、中小学校或部队等建有伙食账目的集体单位的调查。记账法可以调查较长时期的膳食,如1个月或更长。有些研究为了了解慢性病与饮食的关系,可采用长达一年的膳食记录方法,时间长短根据研究项目的需求而定。
(3)称重法:称重法是常用的一种膳食调查方法,称重时要准确掌握两方面的资料,一是厨房中每餐所用各种食物的生重和烹调后的熟食重量,从而得出各种食物的生熟比值。二是称量个人所摄入熟食的重量,然后按照上述生熟比值算出每人各种生食物的重量,再计算出每人每日各种生食物的摄取量。
①优点。能够准确反映调查对象的食物摄取情况,也能看出一日三餐食物的分配情况。
②缺点。花费人力和时间较多,不适合大规模的营养调查。
③称重法可以调查某一伙食单位(集体食堂或家庭)或个人一日三餐中每餐各种食物的食用量。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