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题库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公共营养师 → 2024年12月06日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理论知识》

2024年12月06日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理论知识》

2024/12/06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4年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理论知识》12月6日专为备考2024年理论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细胞外液中维持渗透压主要依靠钠离子和钾离子。()

答 案:错

解 析:钠、钾主要以与氯离子化合的形式存在,其中氯化钾主要在细胞内液,而氯化钠主要在细胞外液中,构成渗透压,维持细胞内水分的稳定。

2、喷雾干燥是对固体物料进行的干燥。()

答 案:错

解 析:喷雾干燥是以单一工序将溶液、乳浊液、悬浮液或糊状物料加工成粉状、颗粒状干制品的一种干燥方法。

3、食品营养强化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天然食物存在的营养素数量不足问题。()

答 案:错

解 析:食品营养强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的营养和健康水平。

单选题

1、水产品卫生问题不包括()。

  • A:寄生虫病
  • B:腐败变质
  • C:工业废水污染
  • D:真菌毒索污染

答 案:D

解 析:水产品卫生问题有腐败变质、寄生虫病、食物中毒和工业废水污染。

2、脂肪酸碳链为1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是()。

  • A:短链脂肪酸
  • B:中链脂肪酸
  • C:长链脂肪酸
  • D:类脂肪酸

答 案:B

解 析:中链脂肪酸为含8~12碳的脂肪酸;短链脂肪酸为含2~6碳的脂肪酸;长链脂肪酸为含14碳以上的脂肪酸。

3、学龄前儿童每天碳水化合物类供能为总能量的()。

  • A:45%~50%
  • B:65%~70%
  • C:60%~65%
  • D:50%~60%

答 案:D

解 析:学龄前儿童能量的营养素来源与1岁以内稍有不同,即脂肪提供的能量相对减少,由1岁时占总能量的35%~40%逐渐减少,至7岁时接近成人推荐值,占总能量比为25%~30%。蛋白质提供的能量为14%~15%,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50%~60%。

多选题

1、关于学龄儿童营养需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需求大于能量消耗
  • B:碳水化合物是更容易利用的能源物质
  • C:钙的适宜摄人量与成人相等
  • D:早餐食量相当于一天的三分之一
  • E:此时碘缺乏易引起克汀病

答 案:ABCD

2、《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什么关系()。

  • A:前者是后者的量化表述
  • B:前者是后者的形象化表达
  • C: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 D:前者是后者在日常生活中贯彻的工具

答 案:ABD

3、下列关于蛋类合理利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很高
  • B:蛋黄中所含卵磷脂具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
  • C:大量食用能引起高脂血症,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 D:蛋类可以无限量食用
  • E:每人每日吃1~2个鸡蛋,比较适量

答 案:ABCE

解 析: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很高,大量食用会引起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但蛋黄中还含有大量的卵磷脂,对心血管疾病有防治作用。因此,吃鸡蛋要适量。

主观题

1、必需氨基酸:

答 案: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2、系统

答 案:系统是由彼此关联且与环境相关联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3、糖尿病

答 案: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

简答题

1、产能最高的营养素是________。

答 案:脂肪

2、简述膨化食品的特点。

答 案:(1)膨化食品的营养成分损失少,并有利于消化吸收。由于挤压膨化过程是一个高温短时的加工过程,原料受热时间短,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受破坏程度小;挤压膨化过程使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的分子结构均不同程度发生降解。膨化操作引起的糊化后的淀粉长时间放置不会发生老化现象(即回生)。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短时间的挤压膨化,蛋白质彻底变性,形成多孔结构,使酶的作用位点增多,从而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2)品质改善而易于储存。采用膨化技术可使原本粗硬的组织结构变得松软,在膨化过程中产生的美拉德反应又增加了食品的色、香、味,因此膨化技术有利于粗粮细作,改善食用品质,使食品具有体轻、松脆、香味浓郁的独特风味。另外,膨化食品经高温高压处理,既可以杀灭微生物,又能钝化酶的活性,同时膨化后的食品水分含量降低到10%以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利于提高食品的储存稳定性。(3)工艺简单而成本低。采用挤压膨化技术加工食品时,由于在挤压加工过程中同时完成混合、破碎、杀菌、压缩成型、脱水等工序,使生产工序显著缩短,制造成本降低,同时可节省能耗20%以上。(4)食用方便且产品种类多。食品经膨化后,已成为熟食,可以直接用开水冲食,或制成压缩食品,或稍经加工即可制成多种食品看,食用方便。一般用于生产膨化食品的设备比较简单,通过改变设备部件、物料品种、水分含量和加工条件的变化,可以生产多种不同产品,同时生产效率提高,加工费用降低。(5)原料利用率高且无污染。挤压加工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生产过程中,不会向环境排放废气和废水,其原料利用率高。(6)原料适用性广。膨化技术不仅可以对谷物、薯类、豆类等粮食进行深加工,使粗粮细做,而且还能加工蔬菜、香料及一些动物蛋白。

3、营养师进行了一次定量频率法膳食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1.计算各种食物的食用量。
2.对调查结果进行食物归类和膳食结构分析。

答 案:1.计算食用量(1)分析定量食物频率表数据时,为了便于比较,首先将进食次数折算成统一的单位,如都折算成“次/日”。
次/日=次/(周/7)=次/(月/30)=次/(年/365.25)
如把表中各类食物摄人频率折算成次/日:
大米:2次/日
小麦面粉:3次/(周/7)=0.4次/日
猪肉:3次/(周/7)=0.4次/日
牛、羊肉:2次/(周/7)=O.3次/日
禽肉:3次/(月/30)=0.1次/日
鲜奶:2次/(天/365)=0.0次/日
蛋类:3次/(周/7)=0.4次/日
豆腐:2次/(月/30)=0.1次/日
蔬菜:2次/日水果:2次/(周/7)=0.3次/日
(2)利用下列公式计算出某类食物的食用量:
某类食物的食用量=食用次数/日×平均每次食用量
表中各种食物食用量:
大米:2次/日×1两/次=2两/日=100克/日
小麦面粉:0.4次/日×1两/次=0.4两/日=20克/日
猪肉:0.4次/日×2两/次=0.8两/日=40克/日
牛、羊肉:0.3次/日×1两/次=0.3两/日=15克/日
禽肉:0.1次/日×2两/次=0.2两/日=10克/日
鲜奶:0.0次/日×1两/次=0
蛋类:0.4次/日×1.2两/次=24克/日
豆腐:0.1次/日×2两/次=10克/日
蔬菜:2次/日×2两/次=200克/日
水果:0.3次/日×2两/次=30克/日
2.食物归类与膳食结构分析根据定量食物频率表中调查得到的每类食物的平均每次食用量,得到该个体或群体每日的食物摄人量,再进行食物归类,计算出不同类型食物的平均每天的摄人量。
表中各类食物的日摄入量:
谷类120克
动物性食物类65克
蛋类24克
奶类0克
豆类10克
蔬菜200克
水果30克
把上述摄入的各类食物量与中国居民膳食宝塔进行比较,可见该个体一天的食物摄人中除肉类食物基本满足需要以外,其余各类均未达到宝塔推荐量。特别是奶类和水产类食物几乎没有,膳食结构很不合理,需要指导。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