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题库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公共营养师 → 2024年10月18日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三级》

2024年10月18日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三级》

2024/10/18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4年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三级》10月18日专为备考2024年三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一般在常温下保存尿液样品即可。()

答 案:错

解 析:尿液样品需要放置在4℃冰箱内保存。

2、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适用于清凉饮料,配置酒、糖、果汁等食品中酸性人工合成色素的测定。(  )

答 案:对

3、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的营养素损失是可以完全避免的。()

答 案:错

解 析:食物在烹调过程时,其中的营养素遭到损失,是不能完全避免的,但若采取一些保护性的措施,则能使菜肴保存更多的营养素。

4、同时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水果有:刺梨、番杏、荔枝。()

答 案:错

解 析:同时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水果有:刺梨、番杏。见食物成分速查排序。

单选题

1、下列资料属于分类变量资料的是()。

  • A:性别
  • B:身高
  • C:贫穷富裕程度
  • D:年龄

答 案:A

解 析:分类变量亦称定性变量,一般无度量衡单位。分类变量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进行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数所得的资料,如性别,人群血型的A、B、O、AB等。

2、某固态食品中,其脂肪含量满足()g/100g,则可声称该食品“低脂肪”。

  • A:≤10
  • B:≤5
  • C:≤3
  • D:≤1

答 案:C

解 析:低脂肪是指:固体:≤3g/100g,液体:≤1.5g/100ml。

3、发芽马铃薯引起中毒的成分是( )。

  • A:组胺
  • B:龙葵素
  • C:皂苷
  • D:氰苷

答 案:B

4、以下哪条不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 )。

  • A: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 B:进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 C:吃清淡少盐的饮食
  • D:戒烟限酒

答 案:D

多选题

1、膳食调查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

  • A:称量法
  • B:查账法
  • C:24小时回顾法
  • D:平衡代谢法
  • E:化学分析法

答 案:ABCE

解 析:膳食调查通常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1.称量法(或称重法) 系对某一伙食单位(集体食堂或家庭)或个人一日三餐中每餐各种食物的食用量进行称重,计算出每人每天各种营养素的平均摄入量,调查时间为3~7天。其步骤包括:①准确记录每餐各种食物及调味品的名称;②准确称取每餐各种食物的烹调前毛重、舍去废弃部分后的净重、烹调后的熟重以及吃剩饭菜的重量:③计算生熟比,生熟比;生食物重量/熟食物重量;④将调查期间所消耗的食物按品种分类、综合,求得每人每日的食物消耗量;⑤按食物成分表计算每人每日的营养素摄入量。
2.记账法(或查账法) 对建有伙食账目的集体食堂等单位,可查阅过去一定期间食堂的食品消费总量,并根据同一时期的进餐人数,粗略计算每人每日各种食品的摄取量,再按照食物成分表计算这些食物所供给的能量和营养素数量。记账法简便、快速,但不够精确。
3.询问法 即通过问答方式来回顾性地了解调查对象的膳食营养状况,这种方法的结果不够准确,仅是在无法用称重法和查账法的情况下才使用。成人在24小时内对所摄入的食物有较好的记忆,一般认为24小时膳食的回顾调查最易取得可靠的资料。经过询问获得由调查单位或对象提供的每一个24小时内的膳食组成情况,据此进行估计评价。
4.化学分析法 是收集所调查对象一日膳食中要摄入的所有主副食品,通过实验室的化学分析方法来测定其能量和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此法要求高,分析过程复杂,除非特殊需要一般不做。

2、维生素B1主要存在()食物中。

  • A:动物的肝脏
  • B:肉类
  • C:豆类
  • D:挂面
  • E:全麦面包

答 案:ABCE

3、营养咨询的主要形式( )。

  • A:门诊咨询
  • B:电话咨询
  • C:查阅书报
  • D:媒体咨询
  • E:书信咨询

答 案:ABDE

4、脂肪酸比例适宜包括()。

  • A:n-3和n-18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比例要适宜
  • B: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要适宜
  • C: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要适宜
  • D: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要适宜
  • E:n-3和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比例要适宜

答 案:CE

简答题

1、下面是公共营养师采用对某机关食堂2007年11月15日一天的情况进行的膳食调查后填写的食物量登记表。
(1)计算11月15日就餐人日数。 (2)计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

答 案:(1)早餐餐次比=43200÷(43200+76800+28800)=29.03%; 中餐餐次比=76800÷(43200+76800+28800)=51.61%; 晚餐餐次比=28800÷(43200+76800+28800)=19.36%; 就餐人日数=60×29.03%+80×51.61%+45×19.36%=67人日。 (2)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kcal)=实际消耗量÷总人日数=(43200+76800+28800)÷67=2220.9kcal。

2、案例描述:在进行体格测量时,调查员用钢卷尺测量了一位20岁学生的身高,所测数据为175cm,用体重计测得其体重90kg,腰围98cm,臀围101cm。体检发现在60mm范围内出血点达10个,其余检查未发现异常。在测量腰围时,调查员按下列步骤进行测量:被测者自然站立,低头含胸,测量者选择被测量者腰部最粗部位作为测量点,将钢卷尺绕腰一周,在吸气末呼气初开始读数,并记录读数。请根据上述情景描述回答以下问题。按照一般情况,该学生的标准体重应为多少?

答 案:按照一般情况,该学生的标准体重应为:175-105=70kg。

解 析:

3、简述体格测量标准化的内容和意义。

答 案:(1)标准化的内容测量标准化的主要内容是遵照一样(标准)方法、程序和仪器,执行一样(标准化)操作规范,以达到一致的结果。(2)标准化的意义
①标准化的意义在于对某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标准的本质特征就是一种“统一规定”,“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则是标准化的实质,标准化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
②通过标准化,使体格测量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均尽量接近真值。精确度又称精密度,指以最小的差异重复测定一个个体的能力。准确度是指测定值和“真值”相同的程度,即以尽可能的程度使所测值代表真实值的能力。真值又叫真实值,是最能反映被测个体体格的值。实际工作中,常将最有经验的调查人员所测的数值,或者是多人多次测定同一个体的平均数值作为近似的“真值”。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