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四级》10月3日专为备考2024年四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24h膳食回顾调查法适合于年龄7岁以下的儿童。()
答 案:错
解 析:由于24h膳食回顾调查法主要依靠应答者的记忆能力来回忆、描述他们的膳食,因此不适合于年龄在7岁以下的儿童和年龄在75岁及以上的老人。
2、专项调查表编制的相关性是指表格中所有的问题都应与调查者有关。()
答 案:错
解 析:相关性是指与表格中所有的问题都应与调查研究的主题有关,否则会产生大量的无效信息,干扰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3、经消化率校正后的氨基酸评分(PDCAAS)可以对所有人群的食物蛋白质进行评价。()
答 案:错
解 析:PDCAAS可以取代蛋白质功效比值(PER)对除了孕妇和婴儿以外所有人群的食物蛋白质进行评价。
4、皮褶厚度大于40mm是男性肥胖的界限。()
答 案:对
解 析:皮褶厚度大于40mm是男性肥胖的界限,皮褶厚度大于50mm是女性肥胖的界限。
单选题
1、( )是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重要成分。
- A:脂肪
- B:蛋白质
- C:碳水化合物
- D:微量元素
答 案:B
2、以下哪种疾病应补充碘?( )
- A:克山病
- B:甲状腺机能亢进
- C:地方性甲状腺肿
- D:甲状腺肿瘤
答 案:C
3、给婴儿开始添加辅食的合适时间是( )。
- A:2~4月龄
- B:4~6月龄
- C:6~8月龄
- D:8~12月龄
答 案:B
4、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应考虑( )。
- A:蛋白质含量
- B:消化率和利用率
- C:必需氨基酸模式
- D:以上都包括
答 案:D
多选题
1、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会影响()生理现象。
- A:便秘
- B:脑垂体分泌
- C:大肠发酵
- D:胰岛素调控
- E:血糖
答 案:ACDE
2、下列关于计数资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缺乏病人数等
- B: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然后观察单位个数的资料
- C:观察单位个数所得的资料
- D:一般为无序变量
- E:一般有单位为有序变量
答 案:ABD
3、下列属于安全运动条件的是()。
- A:身体不适时要休息
- B:一开始不要做剧烈的运动
- C:水分的补给充足
- D:饿了也要坚持运动
- E:可以长时间进行室内运动
答 案:ABC
4、调查表编制的基本原则包括()。
- A:可比性
- B:相关性
- C:适宜性
- D:全面性
- E:专业性
答 案:ABCD
简答题
1、下面是公共营养师采用对某机关食堂2007年11月15日一天的情况进行的膳食调查后填写的食物量登记表。
(1)计算11月15日就餐人日数。
(2)计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
答 案:(1)早餐餐次比=43200÷(43200+76800+28800)=29.03%; 中餐餐次比=76800÷(43200+76800+28800)=51.61%; 晚餐餐次比=28800÷(43200+76800+28800)=19.36%; 就餐人日数=60×29.03%+80×51.61%+45×19.36%=67人日。 (2)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kcal)=实际消耗量÷总人日数=(43200+76800+28800)÷67=2220.9kcal。
2、简述婴幼儿测量指标——体重、身长、头围的意义。
答 案:体重是指身体各部分的重量总和,它主要反映构成体重成分的骨骼、肌肉、内脏、体质和水分等的变化情况。婴幼儿体重对营养状况较为敏感,而且婴幼儿体重测量的误差小于身长测量误差,故体重是婴幼儿营养状况评价的常用指标。身长作为对应于儿童的坐高和身高测量指标来反映婴幼儿体格纵向发育情况,头围和胸围是婴幼儿体格测量常用的横向测量指标。通过将婴幼儿头围和胸围的测量数据,与年龄参考数值比较,对于评价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有一定意义。在正常情况下,一个营养状况良好的婴幼儿,胸围赶上头围的时间往往提前。而营养不良的婴幼儿,由于胸部肌肉和脂肪发育较差,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较迟。若到2岁半时胸围还比头围小,则要考虑营养不良或胸廓、肺发育不良。
3、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哪些呢?
答 案: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以问题为中心的个人健康问题记录和以预防为导向的周期性健康检查记录。前者由基本资料、问题目录、问题描述、病情流程表等组成。后者是指运用格式化的健康体检表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而进行的周期性健康检查的结果记录。(1)基本资料。基本资料一般包括:①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民族、家庭关系、社会经济状况、宗教信仰、身份证号码及家庭住址等。②健康行为资料。包括吸烟、酗酒、滥用药物、饮食习惯、运动、精神状态评价等。③生物学基础资料。指体重、血压、血型等指标。④临床资料。如主诉、现病史、过去史、家族史、个人史(药物过敏、月经生育史等)、各种检查结果、心理评估等资料。(2)问题目录。所记录的问题指的是过去影响过、现在正在影响或将来还要影响病人健康的异常情况。可以是明确的或不明确的诊断,可以是无法解释的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也可以是社会、经济、心理、行为问题(如失业、丧偶等)。问题目录常以表格形式记录,将确认后的问题按发生的时间顺序逐一编号记入表中。分主要问题目录和暂时性问题目录,前者多指慢性问题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后者只列出急性问题。问题目录常置于健康档案之首,以使医生对病人的情况一目了然。
(3)问题描述及问题进展记录。问题描述即将问题表中的每一问题依序号顺序逐一以“S-O-A-P”的形式进行描述。S代表病人的主观资料,如病人的主诉、症状、病史等;O代表客观资料,如实验室检查以及病人的态度、行为等;A代表评估,完整的评估应包括诊断、鉴别诊断、与其他问题的关系、问题的轻重程度及愈后等;P代表计划,是针对问题提出的,每一问题都有一相应的计划。包括诊断计划、治疗计划、病人指导等。问题进展记录也采取SOAP方式,对问题目录中不同编号的各种问题,依照进展情况加以记录。若某一问题有更进一步的诊断名称时,则将该问题更正,并将最新资料添入各问题SOAP内;如在追踪中发现新问题,则在进展记录中添加新的问题及编号。
(4)病情流程表。以列表的形式描述病情(或其他问题)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包括症状、体征、检验、用药、行为等的动态观察。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