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二级》9月25日专为备考2024年二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 )。
- A:主观体验
- B:社会意识
- C:客观需要
- D:社会动机
答 案:A
解 析: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的反映,社会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伴随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体验。
2、根据凯利三维归因理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存在特异性高、共同性低、一致性低的情况,就可能归因为()。
- A:行为主体
- B:刺激客体
- C:观察位置
- D:环境背景
答 案:D
3、精神分析学派的咨询目标是使求助者( )。
- A:体验自由感
- B:重组基本人格
- C:建立好习惯
- D:消除自我失败
答 案:B
4、一个人与外界接触或与他人交往而使行为和行为倾向产生比较持久改变的过程称为()。
- A:内驱力
- B:奖赏
- C:学习
- D:惩罚
答 案:C
5、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人物不包括( )。
- A:詹姆士
- B:巴甫洛夫
- C:桑代克
- D:华生
答 案:A
解 析:行为主义的先驱人物包括巴甫洛夫、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等人。詹姆士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先驱人物。
6、根据塔尔德的观点,()。
- A: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
- B:个体优先模仿外域文化和行为
- C:上层人士倾向于模仿下层人
- D:模仿通常以线性方式迅速蔓延
答 案:A
解 析:塔尔德认为模仿是“基本的社会现象”“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他提出三个模仿率:下降律(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上层人士的倾向),几何级数律(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模仿一旦开始,便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迅速地蔓延),先内后外律(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于对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
7、以下最不适合团体咨询的对象有()
- A:乐观的人
- B:有固定职业的人
- C:极端内向的人
- D:爱哭的人
答 案:C
8、某儿童IQ得分为125,其智力等级属于( )
- A:极超常
- B:超常
- C:高于平常
- D:平常
答 案:B
解 析:根据韦氏智力测验的等级分布表,智商处于90~109为正常,110~119为高于平常,120~129为超常,130以上为极超常。
多选题
1、疑病神经症的主要特点包括()。
- A:对身体过分关注
- B:感觉过敏和疑病观念
- C:迫切要求治疗
- D: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
答 案:AB
2、以下说法错误的包括()。
- A:心理诊断应该贯穿于心璐询的全过程
- B:心理诊断应以群体平均特征为主要目标
- C:心理咨询师在做出初步诊断前不需要进行讨论和会诊
- D:摄人性会谈的会谈计划不需要考虑求助者的人格特点
答 案:BCD
解 析:A项,心理诊断不仅仅是一个结果,它应该是心理治疗之前的决策过程,并且随着求助者心理状态的变化,这个决策过程要不断的变化,因此,心理诊断实际上贯穿在心理咨询的全过程中;B项,心理诊断需要通过对求助者一般资料的分析,对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进行评定,最终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性质做出判断,而并非是以群体特征为主要目标;C项,对难以确定诊断的案例,力争通过会诊解决问题;D项,求助者的人格特点会影响其心理问题的形成,故摄入性会谈的会谈计划需要考虑求助者的人格特点。
3、经营者的下列做法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是()。
- A:采取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为3000元
- B:处理有效期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 C: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
- D:通过给予对方单位某技术人员提成的方式换取他手里的技术资料
答 案:CD
4、在厌恶疗法中,厌恶刺激有()。
- A:电刺激
- B:想象刺激
- C:引起不快情绪的羞辱等
- D:药物刺激
答 案:ABCD
5、思维最主要的特征包括()。
- A:间接性
- B:可操作性
- C:概括性
- D:抽象性
答 案:AC
解 析: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6、心理咨询过程中对心理咨询师在言语方面的要求包括()。
- A:使用礼貌的语言
- B:语速要适中、吐字要清楚
- C:不可使用方言
- D:应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答 案:ABC
解 析:语速把握适中,吐字清楚,避免使用方言,每句话必须使求助者听清楚,必要时,可将提问或解释性语句重复一遍,直到求助者表示听清楚并完全理解为止。谈话中若使用专业术语,应向求助者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外延。
7、阻抗可能表现在( )。
- A:讲话程度上
- B:讲话内容上
- C:讲话方式上
- D:咨询关系上
答 案:ABCD
解 析:阻抗,本质上是对心理咨询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它表现为人们对于某种焦虑情绪的回避,或是对某种痛苦经历的否认。阻抗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阻抗在个体讲话程度上有三种表现形式,沉默、寡言和赘语,以沉默尤为突出;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求助者通过会谈内容的某种直接、间接控制,来表现他对心理重性及其个人行为变化的阻扰,常见的形式有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和假提问等;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该阻抗是通过求助者语言交流中不同心理活动加以体现,它形式多样,因人而异,常见的有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和最终暴露;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求助者通过故意破坏心理咨询的一般安排和规定来实现其自我防御的目的,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有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诱惑咨询师以及请客、送礼。这四类阻抗,可以表现为对某种行为变化的抵触或是个体对心理咨询师的某种敌对态度,但无论哪种形式,都是对个体的自我保护和痛苦经历的精神防御。因此,它们对心理咨询师的进展起着潜在深刻的影响,及时发现并积极有效地认识阻抗,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强化求助者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关键。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