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理论知识》9月12日专为备考2024年理论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钙不参与血凝过程,不具有激活凝血酶原使之变成凝血酶的作用。()
答 案:错
解 析:钙参与血凝过程,具有激活凝血酶原使之变成凝血酶的作用。
2、GI高的食物在胃肠内停留时间短,释放快,血糖浓度波动小。()
答 案:错
解 析:GI高的食物在胃肠内停留时间短,释放快,血糖浓度波动大。
3、食品营养强化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天然食物存在的营养素数量不足问题。()
答 案:错
解 析:食品营养强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的营养和健康水平。
单选题
1、下列对鸡蛋营养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鸡蛋黄中磷脂占30%~33%
- B:蛋黄中的主要蛋白质是与脂类相结合的脂蛋白和磷蛋白
- C:鸡蛋黄中脂肪含量为28%~33%
- D:鸡蛋黄中胆固醇占62%~65%
答 案:D
解 析:鸡蛋黄中脂肪含量为28%~33%,其中,中性脂肪含量占62%~65%,磷脂占30%~33%,固醇占4%~5%,还有微量脑苷脂类。
2、蛋白质生物价的计算公式是()。
- A:生物价=吸收氮×100%
- B:生物价=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氮)
- C:生物价=吸收氮-(粪氮-粪代谢氮)
- D:生物价=储留氮/吸收氮x100
答 案:D
解 析:其中,储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氮),吸收氮=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
3、关于黄曲霉毒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耐热
- B:在酸性环境中易破坏
- C:属于肝脏毒
- D:主要污染干燥、冷藏食品
答 案:C
解 析:黄曲霉毒素耐热,在一般的烹调加工温度下,不被破坏。在280℃时发生裂解,其毒性被破坏。在加氢氧化钠的碱性条件下,黄曲霉毒素的内酯环被破坏。受黄曲霉污染较重的地区是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以南的广大高温高湿地区。污染的品种以花生、花生油、玉米最严重,大米、小麦、面粉较轻,豆类一般很少受污染。黄曲霉毒素属肝脏毒,抑制肝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多选题
1、微量营养素包括()。
- A:蛋白质
- B:脂类
- C:碳水化合物
- D:矿物质
- E:维生素
答 案:DE
2、食品安全评价的亚慢性毒性试验包括()。
- A:90天喂养试验
- B:繁殖试验
- C:传统致畸试验
- D:代谢试验
- E:致癌试验
答 案:ABD
3、以下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有()。
- A: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 B:如饮酒要限量
- C:油脂要适量
- D:吃清洁卫生、不变质食物
- E:早餐要吃饱
答 案:ABDE
主观题
1、必需氨基酸:
答 案: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2、组织
答 案:所谓组织,即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
3、糖尿病
答 案: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
简答题
1、生物富集作用
答 案: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物将环境中低浓度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力。食物链是指在动物生态系统中,由低级到高级顺次作为食物而连接起来的一个生态链条。化学物质在沿着食物链转移的过程中产生生物富集作用,即每经过一种生物体,其浓度就有一次明显的提高。所以,位于食物链最高端的人体,接触的污染物最多,对其危害也最大。
2、简述食物中毒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答 案:(1)食物中毒类型调查。首先要确定疾病的发生是否是食物中毒,如果是食物中毒,就要确定属于何种类型的食物中毒,为此要进行三方面的工作,即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2)有毒食品调查。在食物中毒调查中调查并确定有毒食品时进行食物中毒的诊断和处理即为重要的环节,初步确定可疑有毒食品后,应迅速采集样品送检,以检验出有毒物质或微生物污染食品的情况。(3)中毒原因调查。中毒原因调查是指对可疑有毒食品的来源、被污染的环节、运转的途径以及造成中毒的条件等情况的调查。一般是以发生中毒的单位为起点,按照食品的来源途径进行追溯调查。(4)中毒患者个案调查。中毒患者个案调查是对中毒者的一般情况、进食有毒食品情况、发病情况和症状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和病程愈后等情况进行调查,一般采用调查表形式,并进行所有中毒者调查结果的汇总分析。
3、必需脂肪酸
答 案: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