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理论知识》8月8日专为备考2024年理论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巴氏杀菌法优点是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原有的风味和特性。()
答 案:对
解 析:巴氏消毒法多用于牛奶和酱油、果汁、啤酒及其他饮料,其优点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原有的性质。
2、公共营养师是指从事膳食营养评价与指导、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传播,促进社会公众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
答 案:对
解 析:公共营养师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依据《劳动法》及相应法律法规,对从事公众膳食营养状况的评价与指导、营养与食品知识传播,促进社会公众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
3、干酪中的蛋白质大部分为乳清蛋白。()
答 案:错
解 析:干酪中的蛋白质大部分为酪蛋白。
单选题
1、误食大量的亚硝酸钠,可引起()。
- A:营养不良
- B:肠源性青紫症
- C:腹泻
- D:血细胞增高
答 案:B
解 析: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指食用了含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食物或误食亚硝酸盐后引起的一种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也称肠源性青紫症。误食亚硝酸盐引起的中毒症状有头痛、头晕、无力、胸闷、气短、嗜睡、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黏膜发绀等。严重者可有心率减慢、心律不齐、昏迷和惊厥等症状,常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儿童期和青春期的碘缺乏的主要表现是()。
- A:脚气病
- B:“3D”症状
- C:甲状腺肿
- D:高碘性甲状腺肿
答 案:C
解 析:碘缺乏在儿童期和青春期的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尤其是青春期甲状腺肿发病率较高,需特别注意预防。
3、维生素D3由人体表皮和真皮内含有的()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成。
- A:25-(OH)D2
- B:7-脱氢胆固醇
- C:吡哆醇
- D:糖醇
答 案:B
解 析:人体内维生素D3的来源是皮肤表皮和真皮内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来,从动物性食物中摄入者甚少,故一般成人只要经常接触阳光,在一般膳食条件下是不会引起维生素D3缺乏的。
多选题
1、依赖于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包括()。
- A:凝血酶原
- B:转变加速因子前体
- C:凝血因子Ⅸ
- D:因子Ⅺ
- E:血小板因子
答 案:ABC
2、下列属于营养改善项目报告制度的是()。
- A:工作进展报告
- B:评价报告
- C:总结报告
- D:经费报告
- E:人员报告
答 案:ABCD
3、造成钠缺乏的原因包括()。
- A:腹泻
- B:呕吐
- C:使用利尿剂
- D:过量出汗
- E:胆石症
答 案:ABCD
主观题
1、糖尿病
答 案: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
2、系统
答 案:系统是由彼此关联且与环境相关联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3、必需氨基酸:
答 案: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简答题
1、新生儿佝偻病的预防措施包括( )。
答 案:对佝偻病的预防要贯彻“系统管理,综合防治,因地制宜,早防早治”的原则,新生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尽早开始晒太阳。尤其对早产儿、双胎、人工喂养儿及冬季出生小儿,可于生后1~2周开始给予维生素D制剂强化。有钙抽搐史或以淀粉为主食者,补给适量钙。除提倡母乳外,有条件的地区,人工喂养者可用维生素AD强化牛奶喂哺。
2、简述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及常见的农药残留。
答 案:(1)直接污染。因喷洒农药可造成农作物表面黏附污染,被吸收后转运至各个部分而造成农药残留,包括表面沾附和内吸性污染。(2)问接污染。由于大量施用农药以及工业“三废”的污染,大量农药进入空气、水体和土壤,成为环境污染物。农竹:物长期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可引起食品二次污染。(3)生物富集作用与食物链。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物将环境中低浓度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力。食物链是指在动物生态系统中,由低级到高级顺次作为食物而连接起来的一个生态链条。化学物质在沿着食物链转移的过程中产生生物富集作用,即每经过一种生物体,其浓度就有一次明显的提高。所以,位于食物链最高端的人体,接触的污染物最多。对其危害也最大。(4)其他,如粮库内熏蒸剂的使用。食品中常见的农药残留有:有机磷、有机氯、有机砷、有机汞等多种类型。
3、食品保藏中,对马铃薯进行( )保藏可以抑制其发芽。
答 案:辐照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