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题库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 → 2024年08月06日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

2024年08月06日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

2024/08/06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4年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8月6日专为备考2024年三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成就动机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 B:负相关
  • C:无关
  • D:部分相关

答 案:A

解 析: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成就动机呈正相关,即家长对其子女的自律训练越严格,他们的成就动机就越强。

2、婴儿期的年龄范围一般为()。

  • A:0~3岁
  • B:0~4岁
  • C:0~5岁
  • D:0~6岁

答 案:A

解 析:婴儿期的年龄范围是0~3岁。这个时期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都非常迅速,是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

3、变态心理学强调心理异常的(  )。

  • A:诊断
  • B:治疗
  • C:转归
  • D:机制

答 案:D

解 析: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心理异常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影响。精神病学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4、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治疗,( )常常进一步发展为被害妄想。

  • A:虚无妄想
  • B:妄想心境
  • C:妄想知觉
  • D:自罪妄想

答 案:B

解 析:妄想心境如果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常常进一步发展为被害妄想。

5、面对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这表明知觉具有( )。

  • A:恒常性
  • B:整体性
  • C:理解性
  • D:选择性

答 案:C

解 析:在知觉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其他选项: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知觉具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把一部分物体当做知觉的对象,知觉得格外清晰,而把其他对象当做背景,知觉得比较模糊,也就是有选择地知觉外界物体,知觉的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选择性。

6、选择与求助者的谈话方式时,应当考虑的求助者自身因素包括( )

  • A:年龄特征
  • B:性格特征
  • C:文化特征
  • D:以上三者

答 案:D

解 析: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咨询目标 在与求助者进行交谈时,要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会谈方式。应考虑到求助者的因素有:1)年龄特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体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2)性格特征,求助者是具有不同个性的人,为此,交谈的方式方法应有所不同;3)问题特征,不同的心理问题需要不同的交谈方式;4)文化特征,人的心理行为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因此,充分考虑到社会文化环境和个体价值观念是必要的。

7、一位受测者在EPQ的N量表上的T分为60分,则其情绪特点为( )。

  • A:典型情绪稳定
  • B:典型情绪不稳定
  • C:倾向情绪稳定
  • D:倾向情绪不稳定

答 案:D

解 析:艾森克人格问卷各量表的T分在43. 3 7分之间为中间型,各量表的T分在38. 5 -43.3分或56. 7-61.5分之间为倾向型,而T分在38. 5分以下或61. 5分以上为典型型。N代表神经质,小于50代表情绪稳定,大于50代表情绪不稳定。

8、以下关于心理咨询的“中立性态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咨询师要从求助者的角度了解求助者的问题
  • B:对求助者的困惑与处境表示理解
  • C:不掺杂个人的情绪与观点
  • D: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

答 案:D

多选题

1、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

  • A:重测信度
  • B:内部一致性信度
  • C:复本信度
  • D:评分者信度

答 案:ABCD

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2、需要()

  • 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 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 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 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答 案:AC

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3、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

  • A:灾难症候群
  • B:兴奋性行为
  • C:破坏性行为
  • D:创伤后应激障碍

答 案:AD

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4、幼儿思维的特点包括( )。

  • A:具体形象思维
  • B: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 C: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 D:抽象逻辑思维

答 案:AC

解 析:幼儿思维具有两大特点: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思维(形象性、可塑性、趋向性、自我中心、计划性和预见性),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5、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标准包括

  • A:信任性
  • B:反应性
  • C:情绪性
  • D:社会性刺激

答 案:BCD

6、会谈时的注意事项包括( )。

  • A:态度中性
  • B:应做绝对性的结论
  • C:态度谦和
  • D:结束语要诚恳客气

答 案:AD

解 析:本题考査的是会谈法的往意事项。首先态度必须保持中立;提问避免失误; 咨询人员在摄人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不能用指责、批 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7、国家出台《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的意义在于( )。

  • A:制止商业贿赂行为
  • B:限制商品的大规模流动
  • C:扶持民族工业发展
  • D:维持公平竞争秩序

答 案:AD

解 析:为制止商业贿赂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