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二级》7月21日专为备考2024年二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坚信自己的思维未经言语传播别人就知道了,这最可能是( )。
- A:思维鸣响
- B:妄想知觉
- C:真性幻觉
- D:被洞悉感
答 案:D
解 析: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感,患者认为其内心的想法或者患者本人及其与家人之间的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的表达,别人就知道了。思维鸣响或思维回响,是特殊形式的幻觉,表现为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妄想知觉是指患者对正常出现的知觉体验突然赋予妄想性意义,正常知觉与妄想性意义之间无法联系,且无法理解。真性幻觉指患者体验为经由感官所感知到的、实际不存在的、来源于客观空间、具有“真实”鲜明生动的幻觉。
2、关于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人类历史上,道德具有普遍适用性,没有文化差异
- B:道德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
- C:道德是一种无法确定教育结果但社会十分需要的说教
- D:“德”为“才”所统辖,“才”高则“德”重
答 案:B
解 析: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道德是随着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具普遍适用性。道德并非说教,而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信念、传统、习惯和教育的力量来调节的。而德与才的关系应该是才是德的支撑,德是才的统帅。
3、计算两种测验之间得分的相关,其中一种测验是待研究效度的,另一种是已有效度证据的成熟的测验,但两者测量的是同一种心理特质,假如相关高,说明新测验所测量的特质确实是老测验所反映的特质或行为。这种方法叫()。
- A:逻辑效度
- B:构想效度
- C:相容效度
- D:区分效度
答 案:C
4、强调人可以自我奖赏、自我强化的理论是()。
- A:精神分析
- B:人本主义
- C:认知心理学
- D:模仿学习理论
答 案:D
5、关于职业化管理,正确的说法是()。
- A:实施职业化管理的目的是确立从业行为规范化和身份固定化的格局
- B:职业化管理要求不靠灵活应变,而靠职业道德、制度和标准
- C:职业化管理是一种建立在职业活动程序化和强制化基础上的法治
- D:一旦建立了职业化管理体系,“跳槽”等事情就很难发生
答 案:B
解 析:职业化管理是通过职业化,使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上符合企业文化的要求,并使工作流程、产品质量标准化,实现工作状态的规范化、制度化。职业化管理是一种建立在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基础上的法治,需要职业道德、制度和标准来保证实施。
6、0~2岁的儿童主要依靠()来记忆。
- A:表象
- B:言语
- C:动作
- D:情绪
答 案:C
解 析:0~2岁儿童主要是运动记忆,即依靠自己的身体运动和动作进行的记忆。因此,答案选C。
7、不能直接用于交际的言语是()言语。
- A:内部
- B:书面
- C:口头
- D:独自
答 案:A
解 析:内部言语是非交际性语言,是指借助语言进行思维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不能直接用于交际,因此答案为A。
8、关于应对方式问卷,错误的说法是( )。
- A:可以反映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 B:能够提高人们的应对水平
- C:可以比较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应对行为差异
- D:可以反映人的心理发展成熟的程度
答 案:B
解 析:应对方式量表的应用价值很多,但是量表只能起到反应情况的作用,不可能会通过做测验直接提高人们的应对水平。
多选题
1、样本团体的平均能力水平()。
- A:低者,信度值相对较低
- B:低者,信度值相对较高
- C:高者,信度值相对较低
- D:高者,信度值相对较高
答 案:AD
2、成熟的自我意识有()特征。
- A:能感受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发展状况
- B:能意识并体验到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
- C:能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乃至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 D:能理解别人的处境和困难
答 案:ABC
3、验证测验内部一致性指标可以推断()。
- A:测试测量是单一特质还是多种特质
- B:测验题目是否一致或同质
- C:被试对题目的反应特点
- D:分测验与总测验是否一致或同质
答 案:ABCD
4、根据ICD-10,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要点包括( )。
- A:精神紧张
- B:植物神经系统兴奋
- C:躯体紧张
- D:无法查明诱发事件
答 案:ABC
解 析: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最初主述与紧张有关的躯体症状(头痛、心跳加快)或失眠,进一步询问会发现焦虑是最主要的。根据ICD-10,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要点是,存在多种焦虑或紧张性症状,如精神紧张(担心,感到紧张或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躯体紧张(坐立不安、头痛、震颤,不能放松)、植物性神经兴奋(头晕、出汗、心跳加快或剧跳、口干、胃痛)。上述症状可能持续数月并经常出现,常由应激性事件所诱发,尤其是那些具有慢性忧虑倾向的人。
5、关于注意分配的条件,正确的说法包括所从事的几种活动( )。
- A:必须使用同一个心理资源
- B:必须有一些是非常熟练的
- C:必须有一些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 D:一般不能使用同一感觉通道,同一种心理操作
答 案:BCD
解 析: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 注意分配。注意分配是有条件的,一是从事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是非常熟练的,一是从事的活 动应该有内在的联系,并在不同的感觉通道内。
6、从众行为的原因有()。
- A:寻求行为参照
- B:对偏离的恐惧
- C:追求成就
- D:群体凝聚力
答 案:ABD
解 析:从众行为发生的原因有:1)寻求行为参照,个体从众,指向多数人的行为,可以找到较为可靠的参照系统;2)对偏离的恐惧,偏离群体,个体会面临较大的群体压力乃至制裁;3)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水平以及成员之间的吸引水平。
7、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往往有负面影响,是由于他人在场容易导致个体()。
- A:去个性化
- B:责任意识增加
- C:责任分散
- D:被评价焦虑升髙
答 案:AC
精彩评论